美文网首页读史札记与经典解读散文读书
《道德经》新注(第十九章)

《道德经》新注(第十九章)

作者: 沉醉的文人 | 来源:发表于2018-12-22 10:26 被阅读11次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垐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抛弃所谓圣人标准,放弃所谓智慧,民众就可以得到百倍的好处,抛弃所谓仁义道德,扔掉所谓孝慈观念,民众的自然天性就会得到恢复,六亲关系就会自然和谐。去掉民众机巧之心,获利之心,盗贼自然也就没有了。圣智,仁义,巧利都虚伪的,都是能够搅乱人心的多余的东西,所以要想让人心有归宿,只有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此处的圣人是指儒家标榜的道德君子,因为自从有了道德君子的标准,那么小人和坏人的标准也就随之产生了,所以君子和小人之间的争斗便不可避免。人们自从有了智慧开始,诈伪之心便产生了,所谓的智慧便被用于人与人之间的争斗,因而只要“绝圣弃智”就可以让人与人之间争斗停止下来,没有了无谓的争斗,民利自然百倍。

“绝仁弃义,民复孝慈”,在老子看来所谓仁义正是造成六亲不和的主要原因。因为自从有了仁义的概念,不仁不义和虚情假义的标准也就出现了,自从有了父慈子孝的标准,那么不孝之子就会层出不穷。因而只有放弃这种人为割裂社会的标准,民众的自然天性才会回归素朴,六亲关系也会自然和谐。

“绝巧弃利,盗贼无有”,自从有了智慧,有了机巧之心,民众就变得越来越奸诈,于是偷机取巧和损人利己的事情便越来越多。此处的“弃利”与第三章所讲的“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是一样的。当权力,金钱,美色被认定为“难得之货”时,抢劫,偷盗,诈骗等破坏性的举动就会时有发生。

“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所以要想让民众回归大道,保持自然天性,就必须让他们只看到天然素朴的东西,这样就下会被诱惑。不被诱惑自然就会少私寡欲。

仁义,圣智和巧利就是一种华丽的矫饰,它们就会给民众带来巨大的诱惑,仁义就是美名,圣智就聪明张扬,巧利就财富,所以要想见素抱朴,就必须抛弃这三种虚伪的东西。

相关文章

  • 《道德经》新注(第十九章)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垐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

  • 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文/若冰 《道德经》第十九章感悟部分 老子在《道德经》第十九章里重点阐述了它的社会观。 希望世人摒弃圣智、仁义、巧...

  • 《老子》新注第十九章

    原文: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

  • 回归道社会安

    走马观花道德经(19) 19.道德经第十九景点——抱朴之门 第十九章 回归道社会安 绝圣弃智, 民利百倍; 绝仁弃...

  • 至道学宫《白云先生:道德经到底在说什么》(二十一)见素抱朴少私寡

    至道学宫 白云先生解《道德经》。《道德经到底在讲什么 》第十九章解读。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 ...

  • 绝学无忧:学习《道德经》心得(21)

    文/若冰 (《道德经》第二十章 ) 老子在《道德经》第十八章、第十九章里,阐述了他的社会观,阐述了社会病态的现象产...

  • 2018.12.10晨间日记

    起床:9:00 就寝:1:30 心情:一般 午休:无 昨日感悟: 《道德经》第十九章 ...

  • 百字瞻瞻43: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道德经与孩童生长 故另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道德经 . 第十九章》 所以要人民有所依归:表...

  • 初识《老子》第19章

    第十九章四十七言 【文】 傅奕《道德经古本篇》第十九章 绝圣弃知,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 杂谈 52

    如何理解老子的 “绝仁弃义”? 《道德经》第十九章, “……绝仁弃义,民复孝慈……”。仅对 “绝仁弃义”作一理解。...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道德经》新注(第十九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aqik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