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更文800字点赞
苏传札记(7):南行

苏传札记(7):南行

作者: 晏然 | 来源:发表于2022-08-11 22:55 被阅读0次

嘉祐四年十月,程夫人丧期过后,三苏父子携两位少夫人自眉州入嘉陵江,乘船而行,水路一千六百八十余里,途径十一郡、三十六县,在荆州上岸时已是十二月中旬。船行疲累,天寒地冻,一大家子在荆州度岁,过完年才继续赴京之旅。

船行途中,苏氏父子观赏了凌云寺大弥勒佛像,高三百六十尺,依山建九层楼阁为庇覆,非常壮观。夜泊牛渚口,感受过穷荒小民的疾苦。过忠州,游览三国名迹。经天险之地滟滪堆,苏轼作《滟滪堆赋》。至夷陵,专程往访了欧阳修谪居时所筑的至喜堂。

行舟六十日中,父子三人共做了一百篇诗赋,合为《南行(前)集》。苏轼作《南行集叙》(避祖父苏序名讳,苏氏父子写序,都作叙或引)。在这篇短序中,二十四岁的苏轼首次发表关于诗文创作的概括性见解。他认为文章应当是“有所不能自已而作者”,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触发心中不可不一吐为快的喷涌之感,而非脱离生活,刻意雕琢。

《南行集》所载者,“山川之秀美,风俗之朴陋,贤人君子之遗迹,与凡耳目之所接者,杂然有触于中,而发于咏叹。”可惜《南行集》没有传本,一百篇诗赋,散存于三苏文集中,只余七十二篇。

嘉佑五年正月初五,三苏自荆州发出,走陆路赴京。途经南阳,登访了诸葛亮的隆中草庐,拜观了武侯的遗像。过唐州,苏轼听闻太守赵尚宽发动戍卒、招揽流民,共同从事修复三陂、疏浚召渠的水利工程。作《新渠诗》五章,宣扬赵太守利国利民之举。过许州,苏轼结识范仲淹次子范纯仁,范苏订交。

经过尉氏,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

雪花漫天,苏轼独自一人停留在古旧的驿站中。有一个客人冒着大雪自北面而来,斗笠上积了一寸多的雪。那人下马走进驿站,雪衬得他脸都变黑了。苏轼邀请他过来喝酒,也不问他是什么人。刚给那人倒了半杯,那人就把酒拿过来全喝完了。当时家家户户门户紧闭,路上根本没有行人。苏轼与那人喝酒聊天,一直到天黑。次日天明,那人横策上马而去,苏轼连他的姓名都不知道。(苏轼《大雪独留尉氏》)

陆路赴京途中,苏轼作诗三十八首,苏辙存诗七首,两人共四十五首,后人编为《南行后集》。

相关文章

  • 苏传札记(7):南行

    嘉祐四年十月,程夫人丧期过后,三苏父子携两位少夫人自眉州入嘉陵江,乘船而行,水路一千六百八十余里,途径十一郡、三十...

  • 苏传札记(2):苏洵

    鉴于唐末藩镇割据带来的巨大社会灾难,宋太祖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宋朝后,延续了后周郭威和柴荣重文抑武的基本国策。 ...

  • 苏传札记(5):登科

    老苏喜忧参半。 喜的是两个儿子同榜应试及第,忧的是自己一大把年纪了,还没混上个一官半职。 对于自尊心极强的老苏来说...

  • 苏传札记(1):蜀地

    宋人治蜀,一直采取高压政策,蜀人普遍怀有反抗心理,形成不合作的态度。史书说蜀人不好出仕。事实上,北宋时期,七十二位...

  • 苏传札记(8)老苏的风骨

    有人说,苏洵一官难求。 那是因为,他求的不是官,是理想。 嘉佑三年,经欧阳修推荐,中书省召苏洵赴京试策论,老苏上书...

  • 苏传札记(4):老苏家的伯乐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姜子牙如果没等到周文王,也许只是河边一钓叟;诸葛亮若是没遇着刘...

  • 苏传札记(10):食蓼少年

    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终于读完了《苏东坡新传》……第一章。这大概是我长这么大,除了物理教科书之外,读得最慢的一本书了...

  • 苏传札记(3):“轼”之由来

    俗话说,三岁看八十。但凡天才,自小就会露出一些端倪。苏轼七岁开始读书,十岁已能拿笔做文章。往往语出惊人,令长辈名宿...

  • 苏传札记(9):制科风波

    北宋的科举取士,分为进士科和制科。进士科得常才,制科待杰出人才。从制科中脱颖而出者,都是国家栋梁。 制科又名制举,...

  • 南行札记(一)旅程

    在繁花似锦的季节,要去穿越大半个中国,想想就抑制不住的激动。 对火车旅行,我是满心期待的。贴着地面跑,可以饱览祖国...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苏传札记(7):南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cdtg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