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
子曰:“鬼神之为德,其盛矣乎!视之而弗见,听之而弗闻,体物而不可遗。使天下之人,齐明盛服,以承祭祀。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诗曰:‘神之格思,不可度思,矧可射思?’夫微之显,诚之不可揜如此夫。”
朱熹说:“此前三章,以其费之小者而言。此前三章,以其费之大者而言。此一章,兼费隐、包小大而言。”这里的“费”就是“君子之道费而隐”的“费”,意思就是这章有承启之意,提点之功。用鬼神来形容比喻道的广大精微。
鬼神现在一般直说鬼神,朱熹继承二程的说法,用阴阳之气解释,不过怎么解释似乎没有那么重要。鬼神的存在,看也看不见,听也听不见,但又让人感觉处处存在,“体物而不可遗”也就是“费而隐”的意思。也因为此,大家都斋戒(“齐”的意思)沐浴(“明”的意思),穿戴整齐(“盛服”的意思),充满敬畏地去祭拜。“格”是来的意思,“度”是揣度的意思,“矧”音沈,况且的意思,“射”音译,厌怠的意思,“思”是语气助词,《诗经》的意思与前面所说一致,即称颂鬼神的存在为不可揣度,只容敬畏。
“诚”字朱熹注解为“真实无妄之谓”,即真正的道,基于事物本性的规律,“揜”通“掩”。最后一句说,真正的道,从小处到大处,从隐晦之处到昭著之处,正如鬼神一般,虽然看不见、听不见,但却无时无处不在,有不可揣度之精微,也有让天下人充满敬畏的功用。
“夫微之显”的“之”是动词,和后面的“之”是不同的意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