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一个心理研究曾经指出,一个人每天数钱,对他的身体健康有正面的影响。虽然我们总是说有钱不是万能,但却为了钱而加班、为了钱而北漂、为了钱而放弃和亲人的相处时间⋯ ⋯
不可否认,金钱在我们心目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早前,国际权威杂志《自然》发表了一篇关于收入和快乐的研究报告,相关的研究用了好几年时间追踪1,700,000位来自不同国家的受访者。最后,不出预期,收入越高的人,对生活的满足感和幸福感更高。
但原来当收入入高达60,000-75,000美元时,所得到的幸福感就会趋向平稳;当收入到达95,000美元时,人的快乐就不会再随着工资的上升而变得更加快乐。
因此,"收入越高就越快乐”",在收入不超过95,000美元时,还是适用的。
因为人需要不同的资源去满足自己,例如:住屋、安全、教育、医疗和娱乐等。而金钱就可以为我们提供这些资源,从而提升生活的幸福。
而事实上,这些都不是奢侈品,我们不需要成为富豪才能享有这些资源,所以当收入可以满足我们这些需求后,再高的收入只意味着更多的压力和工作时间,最终只会带来痛苦而非幸福。
既然收入和快乐息息相关,哪横财又可否为我们带来幸福和快乐?
P Brickman和DD Coates 早前做过一个关于中彩票是否和幸福相挂钩的研究(Lottery winners and accident victims:is happiness relative?),研究访问了200多个中彩票的人。
发现中彩票所带来的快乐转眼即逝,而且一个人中彩票后,就更难感到日常活动所带来的喜悦,例如:和朋友聚会、看电视和逛街等等。也就是说,一些本来可以为你带来快乐的生活小事,在你中彩票后,这些事再也不能为你带来喜悦。
每天努力工作,就是为了多赚点钱,让自己和家人过得更快乐,那钱可以买到快乐吗?以下就为你提供5个用钱能买到的快乐。
第一,用在别人身上。哈佛大学的社会心理学家伊莉莎白.邓恩(Elizabeth Dunn )做过一个社会实验,受访者分为四组,第一组收到$5美元花在自己身上;第二组收到$5美元花在别人身上;第三组收到$20美元花在自己身上;第四组收到$20美元花在别人身上。
结果发现,第二组和第四组的快乐指数最高,而且持续最久。$5还是$20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怎样花这笔钱。与其花在自己身上,下次可以试试买份礼物给你身边的人,或者做点慈善,说不定,幸福的是你。也许,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施比受更有福。
第二,买经历。心理学家Van Boven和Gilovich提出用钱买物质,不如用钱买经历,因为经历可以创造回忆,而每次回忆起都会让你会心微笑。Peter Caprariello和Harry Reis更补充说,如果这经历和别人一起体会,内在的满足感会倍增。正所谓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第三,特别/平凡的活动。上面第二点提到用钱去做一些事,哪到底什么样子的经历才让我们感到快乐?Amit Bhattacharjee和Cassie Mogilner指出,这视乎不同的年龄阶段,年轻时,一些刺激或者与众不同的活动更能带来快乐;年长时,则是一些日常的普通活动更能带来幸福感。
第四,意义比欢乐更重要。有些事可以为我们带来当下的欢乐,但有些事则能为我们的生活添上价值和意义。前者的欢乐很快就会消逝,后者所带来的快乐才长久,这类活动包括:个人成长、和他人连接、跳出舒适圈等等。
第五,买时间。钱没了,可以再赚回来;但时间没了,就久远回不来。用钱买时间,把省下来的时间用在自己享受的事情上,这样会提升你对生活的满足感。
我们需要工作,也需要钱,但别忘了赚钱是为了让自己快乐,不要忘了初衷,更不要被金钱冲昏了头脑。很多时候,我们所追求的幸福和快乐,比我们所以为的便宜得多。
你不需要事业有成才去陪伴孩子,因为一个盒子一片叶子,孩子也可以玩得很高兴;你不需要年薪百万才去孝顺父母,因为一顿饭一句问候,父母都觉得心满意足。
金钱可以购买快乐,但快乐却不一定需要金钱。
本文由“文字之光社区”助力。
【文字之光】是已立项注册,自2020年元旦始启用。
【文字之光】是由文字之光社区居民秉持“为好文找读者、为读者找好文”的价值理念而设立的专题,专题目前不接受投稿。
广大优秀作者可以投稿到它的优选专题【金色梧桐】中,编委会从中选出优质文收录到【文字之光】,并从中精选出最优质文加以推广。
我们期待你的优雅亮相!你若能甩出掷地有声、灵动有趣的文字,我们定会用足够的真诚与你的文字共舞,让优质的文字发出耀眼的光芒。
找到我们有两种方式:
01 在微信群中搜索文字之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