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之道4

作者: 观察者九月 | 来源:发表于2025-10-13 21:40 被阅读0次

3,自然美景

美景让人心旷神怡,基因为什么给人类这种设定?

大多数美景,都是有绿色植物。

因为绿色植物意味着资源丰富,利于获取食物,个体更容易生存。

高山和空旷地,也会成为美景,因为高处和空旷的视野,容易发现隐藏的危险,给人安全感。所以,明明高处有危险,但是登高望远依然很爽。

当然,在高处和空旷地,人们也特别喜欢瞭望,观察,这是基因中利于个体生存的,迅速觉察危急的本能。

至此,我们应该可以进行反向推导,令人厌恶的风景。

比如刚才说的恐高,就是有利于生存的基因。

大多数人厌恶甚至惧怕死者,特别是非正常死亡,有个词叫物伤其类,就有对自身处境担忧的含义,具有这种厌恶基因的人,会比不具有的人更迅速的远离可能发生危险的情境,所以更容易存活。

当然还有恶心的场景……哦,太恶心了,不想说,谁愿意让恶心的情景,在脑海中长存,可以试着分享一下,你发现这些情景对人生存不利的原因。

那能否克服对环境的厌恶等不适感?

最简单但是适用性不广的方法,就是生死危机,生死危机时刻,甚至可以忽略所有不适感,原理,依然是有利于个体生存的行为能够存在。

但令人不适的情景也是因为具有威胁,所以,人的基因也会权衡。

比如,人被野兽追时,可以毫不犹豫跳可能会生病的烂泥坑,但很少能对火视而不见。因为,所有动物都对火有深刻的恐惧。

还有脱敏疗法,这涉及到后面会讲的曝光效应。

实际上,只要不会使人短时间内死亡,所有的负面感受都可以在潜意识层面克服。

比如一个陌生成年人会让人警惕,但是他出现了很长时间,生存并没有受到新的威胁,那么,潜意识就会认为这个人是安全的。

当然,如果很不幸,正好他出现后,你出了一些不愉快的事情,虽然和他没有任何关系,但是,你的潜意识就会反感这个人。

反过来,若是他出现后,你遇到了很多愉快的事情,你可能还会喜欢上这个人。

危险也是如此,比如你天天躺在玻璃栈道上,一个月内,绝对如履平地,对其他的高处,也能有一定的接受能力。

而脱敏疗法,就是在能活着(包括能吃饭,能思考)的前提下,进行最大强度的威胁刺激。

这也可以解释斯德哥尔摩效应,明明施暴者是受害者最大的威胁,为什么受害者还会和施暴者产生情感链接。

这个问题,请自行思考吧。

我是观察者九月,有缘人,你将改变自己的命运。

相关文章

  • 国学之道精髓

    1、孔子——为人之道; 2、老子——处事之道; 3、庄子——养性之道; 4、孟子——君臣之道; 5、荀子——学习之...

  • 【孟母堂】經典12道

    【經典12道】 1、孔子:为人之道;2、老子:处事之道;3、庄子:养性之道;4、孟子:君臣之道;5、荀子:学习之道...

  • 国学12道

    【国学12道】 1、孔子:为人之道。 2、老子:处事之道。 3、庄子:养性之道。 4、孟子:君臣之道。 5、荀子:...

  • 刚必然灭绝,柔才无穷

    如题,刚不可能长久,柔才是存在之道

  • 《711经营模式》

    如果世上既存在严格按照计划向前推进的生存之道,也存在认真努力顺其自然向前推进的生存之道,那么我明显属于后者。 思维...

  • 《抗住就是本事》《洛阳智谭》2022-07-11

    《抗住就是本事》『13拥抱变化,告别平均数思维』 【处世之道】 ☞处处都存在相互适应、相互筛选…… 【管理之道】 ...

  • 真常之道,悟者自得

    真常之道,悟者自得。 得悟道者,常清静矣。 这个宇宙内,是存在达至长生久视的真常之道的,圣真也愿意以真常之道救度众...

  • 4、圣人之道

    圣人之道 今天接着跟大家聊《道德经》,我前边聊的什么呢?领导者法则。《道德经》里面“圣人之道”,讲的是领导者法则。...

  • 学习之道(4)

    今天继续第四章的学习(摘抄) 组块构建与避免能力错觉(口默念而心得解的秘决) 超凡的记忆力也会给人带来困扰. 专注...

  • 说话之道 / 4

    1:只要打断的方式是礼貌的,态度是对所讲内容显露兴趣的,讲者都会高兴才对。讲的人滔滔不绝,周围大家瞌睡的瞌睡,玩手...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存在之道4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jeits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