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放暑假了,成天在眼前晃悠,矛盾在所内难免,这次我换一种策略,尽可能的不念叨,努力的倾听和看见,好像有点变化。
孩子去图书馆看书,我让他先看老师留的必读书目,结果他看的全是军事枪械方面的,我安顿让他看的书,他都不知道在哪放着。我告诉自己,没关系,假期有的是时间,于是顺嘴问了一句,那你看了点啥,那些书有意思呢?结果孩子滔滔不绝的讲开了,这一讲我忽然觉得,这枪械的背后也是历史啊,也挺有意思的。
他给我讲了特种部队的由来。二战的时候,敦刻尔刻克撤退,英国首相丘吉尔让他的中校组建一支年轻精干的队伍,进行反攻,这次他们反攻的目标就是射杀敌军的高级将领,结果大获成功,并且由此发明了一种新的枪,叫狙击枪,这支队伍就是最早的特种部队。
他还给我讲了六七种特殊的枪,什么蟒蛇,沙漠之鹰,名字就叫的霸气十足,佩服孩子的记性好,把数据都记得那么清楚,射程的远近,装多少发子弹,杀伤力怎么样,讲的眉飞色舞,意兴盎然。
听了孩子的讲解,我忽然觉得以前不让他看枪械方面的书,是一种误解,每一种枪械的迭代,都一定是在一个大的历史背景下发生,他讲的我听进去了,而且给予积极回应,把他给我讲的复讲了一遍,看得出来他很满意。我顺带说,军事枪械类的书你读痛快没?他点了点头,我说接下来,咱们开始看必读书行不行?他答应了。晚上,他靠着沙发看老师留的书。
这又给我一个启示,不要强迫孩子看他不想看的书,先看点儿他喜欢的,泄泄心火,把他那一股劲儿释放了,再提出要求,他就无话可说,更便于接受,更容易执行。
孩子干什么也慢,我老催促他,他一听就很毛躁生气,为此和他生过好几次气。放假了,我让他收拾一下抽屉,结果20分钟还没收拾出一个抽屉,我心里有点着急,想催促他,你能不能快点?就这效率以后能干啥?话到嘴边却又咽下。我看他把所有的盒子、塑料袋儿都打开了,摊了一地,于是换了一种问法,你是不是把所有的盒子都打开,想把所有的东西都做一个彻底的归类和整理,他点了点头。我说你这干活太彻底了,太细致了,太认真了,慢工出细活,怪不得你收拾了这么长时间。他看起来很开心,加快了收拾的速度。
真相是,他收拾的过程中,看到哪个好玩,就自己在那玩一气。我看见他玩弹弓(自己用皮筋做的),把纸搓成小球,弹到沙发上,我假装没看见。我看到他拆笔,把这根笔的笔筒,和那根笔的笔芯匹配,就重新拆卸组装成一支能用的笔,他弹玻璃球,趴地上打枪,咚咚打了几发子弹,看着啥玩啥,我一直没有催促他。我发现他能沉浸式的收拾,背后是对每一个东西充满好奇。好奇,对于现在的孩子是一种稀有的品质,因为好多孩子都沉在游戏里。
试想一个大人,谁有那闲情边收拾边玩儿,赶紧收拾利索,坐在那儿看一会儿手机多好。因为大人对这一切失去了好奇心和探索欲,这是孩子的专利。我想随着他的长大,他慢慢会对这些也失去兴趣,这么一想,他所有的磨蹭就十分合理,甚至觉得应该珍惜,有好奇心才有创造力。想明白了,外在表现就是接纳允许。
放假了,神兽归笼,想要不生气,还能不紧不慢完成作业,就得花点心思,多看见,多鼓励,买点好吃的,让他心情愉悦,家长的想法期待,就能通过温和的方式变成现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