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常平常成大事
文/石岩磊
1921年夏天,胡适去北京西山访友,得朋友赠送的一盆兰花草,带回家后悉心浇水施肥,热切地盼望着兰花绽放满屋生香,可夏去秋来也未见动静,不禁大失所望,遂作了首名为《希望》的小诗聊以自慰:
我从山中来,带得兰花草。种在小园中,希望开花好。
一日看三回,望得花时过;急坏看花人,苞也无一个。
眼见秋天到,移花供在家;明年春风回,祝汝满盆花!
整首诗简洁明了生动形象,把作者焦急的心情描绘得栩栩如生,其复杂的心境也表露无疑,当时他从西方带来的自由主义思想在中国并没有生根发芽,令他心急如焚。上世纪七十年代,台湾艺人把这首诗改编成了歌词,便是后来脍炙人口久唱不衰的歌曲《兰花草》。
付出与收获往往不会像天平的两端那样等量齐观,常常是事倍功半,甚至是徒劳无功,然而人们的心情却是急切的,恨不得有立竿见影的奇效,期望与现实的反差造成了心理上的失落和彷徨,有时会导致开始怀疑初衷是否正确,进而丧失继续努力的勇气,这样的例子举不胜数。
打开这种心结的钥匙其实就在自己的手里:不好高骛远,便能减小梦想与实际的落差带来的冲击;不急于求成,就会步步为营积小胜为大胜;不灰心丧气,即可始终保持昂扬的斗志和乐观的心态;不见异思迁,就能锲而不舍持之以恒地坚定前行。眼光放平了,才能看清来路不畏坎坷;心态放平了,方可八风不动稳如泰山。
许多事不成,不在其艰,而是源于无恒;一些事不顺,不在其繁,而是归于无常。挖井不难,难的是久挖不见水后的坚持;满足容易,不易的是失望中持有的平常心。有志者事竟成,其志不是遥不可及的高远,应为可望可及的励志,不是轰轰烈烈的热度,应为平平淡淡的理智,如此便可无坚不摧无往不胜了。
胡适虽没有让兰花草当年开花,但他辛勤的汗水浇灌出花草粗壮的根系,为来年的枝繁叶茂打下了基础,而他坚持不懈的努力以及安之若素的淡定,更为其在文学、哲学方面取得丰功伟绩奠定了坚实功底。不得不说,成大事者离不来恒常之功与平常之心呀。
2019.4.16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