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认知觉醒》一流的生活不是富有,而是觉知(转载)

《认知觉醒》一流的生活不是富有,而是觉知(转载)

作者: 用以致学的简单 | 来源:发表于2022-09-22 19:01 被阅读0次

一、阅读金句

每天有事情做不代表觉醒,每天都努力也不代表觉醒,真正的觉醒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渴望,立足长远,保持耐心,运用认知的力量与时间做朋友;人与人之间的根本差异是认知能力上的差异。

                                                                                                                    ——周岭   

二、推荐语

一本属于我舒适圈的书籍,我最大的收获就是通过作者的觉知和反思认知,让我自己觉知这是一本让我兴奋的书籍,我反观自己,发现这正是我阅读舒适圈的一种表现,一本书中的内容让我觉得非常的让我神经兴奋,是因为我非常认同里面的内容,观点是我之前有认知到的边界,所以这让我很兴奋,却告知我这是却反过来让我思考,这是舒适圈。所以当你跨出阅读舒适圈的时候,一定不会是很舒服的感觉。还有一点让我感触很深的就是:道理都记得,都懂,拉开人和人差距的是主动做到!!!这是关键点所在!!!!

《认知觉醒》应该是一个普通人通过坚持做好一件事最后引发复利效应在自控力、专注力、行动力、学习力、情绪力等具体能力的使用策略上的认知觉醒,突出实干加苦干,没有诀窍,我读过很多书,尝试过很多书中的方式方法,我最终明白一件事情:深度坚持去做好一件事,比你知道一百种方法,却不去主动去实践要强一百倍。

三、思考阅读

读完书主动去做到,有一点大部分人能够做到前半部分,但是主动去做,并且坚持去做成为了很多人的痛点。读过做不到,再读时依旧和刚读一样,很新鲜!!!早点将读书作为人生的一件大事吧!

                         

1.【耐心:得耐心者得天下】

曾国藩曾经说过:凡事的第一要义就是要耐烦。

然而人类天性中最原始、最本能的部分——即时满足。面对短频快的及时反馈的喜悦感。

人们越来越不能习惯“延时满足”。事实上要想有所成就,必须保持耐心,延迟满足。

2.【“学习、思考、行动和改变”的关系】

我认为学习就是要通过读书,读书后的思考,思考让自己的思维发生改变,思维改变落实在行动上,行动发生改变,成长开始显现。

我赞同作者的成长权重分布:

改变量﹥行动量﹥思考量﹥学习量。

3.【永远学会和自己比】

向内求己,用和自己比消除外界的焦虑源,很多人爱和别人比,一比就蒙了,瞬间散失斗志。

开始觉知向内求己,向自己的内心求解,和每一天的自己去对比,我整个人都不再焦虑了,我的稳定性日趋坚固。

4.【“多即是少,少即是多”】

深度坚持去做好一件事,比你知道一百种方法,却不去主动去实践要强一百倍。停在表层,我们就会陷入欲望漩涡,什么都想学、什么都想要,忙忙碌碌却收效甚微;若是能深入底层,盯住实际改变,我们就能跳出盲目、焦虑、浮躁的怪圈。

5.【读书就读触动点】

书读过就会忘记很正常,但是印象最深的触动点不会忘记,因为这个触动点,会发生关联、要去实践,就会获得最大的收获,而其他的内容则可以先放到一边。这也是我自己的读书方法——只取一个全书最触动自己的点,然后尽可能去实践、改变。这样读书不仅收获更大,而且也不会焦虑。

只学让自己触动的,寻找触动点。我会在触动自己的地方做标记,在空白处写下大量能联想到的思考,书读完之后,我会放上几天,然后问自己:“这本书最触动自己的是哪

6.【成为自己的思维舵手】

读书读的是别人认为好的思维,是把别人的思维装进我们自己的大脑,这存在一定的风险系数,容易陷入“别人说好,自己也想要”的状态。所以我们要主动控制自己的思维,把别人好的思维方式内化为自己的能力或者硬本领。

综上所述,成为思维舵手有3种方法。

(1)针对当下的时间,保持觉知,审视第一反应,产生明确的主张;

(2)针对全天的日程,保持清醒,时刻明确下一步要做的事情;

(3)针对长远的目标,保持思考,想清楚长远意义和内在动机。

元认知能力强的人就是这样:无论是当下的注意力、当天的日程安排,还是长期的人生目标,他们都力求想清楚意义、进行自我审视和主动控制,而不是随波逐流。

7.【人生三境界】

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

这也是符合老子道德经的核心要义:反者,道之动。也正是否定之否定的哲学道理。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从起点回到起点,但是这个起点确是更高层次的起点,终点亦是起点。

一位行者问老和尚:“您得道前在做什么?”

老和尚说:“砍柴、担水、做饭。”

行者问:“那得道后呢?”

老和尚说:“砍柴、担水、做饭。”行者又问:“那何谓得道?”

老和尚说:“得道前,砍柴时惦记着挑水,挑水时惦记着做饭;得道后,砍柴即砍柴,担水即担水,做饭即做饭。”

所以【允许走神助力专注】

身体感受永远是进入当下状态的最好媒介,而感受事物消失的过程更是一种很好的专注力训练。它提示我们,身心合一的要领不仅是专注于当下,更是享受当下,而这种享受必将使我们更从容,不慌张。

慢慢练习收回感受,让注意力回到当下,我们的烦恼就会慢慢减少,精力就会更加旺盛,情绪就会更加平和,身体就会更加柔软,感知就会更加灵敏,思考就会更加深入。

8.【“闹”中学习“静”的技能】

学习专注:深度沉浸。能力强者则正好相反,他们的优势就在于能够主动屏蔽干扰,选择需要的信息并沉浸其中,为此他们甚至会主动练习,比如有人会故意在声音嘈杂的地方锻炼专注力,这使他拥有了随时随地进入深度阅读和思考状态的能力。

9.【学习力——学习不是一味地努力】

好的成长是始终游走在“舒适区边缘”。做选择是一件极为耗能的事情,如果没有与之匹配的清醒和定力,绝大多数人最终都会被强大的天性支配,去选择娱乐消遣。在有约束的环境下我们反而效率更高,生活更充实。

从这个底层概念中我们可以得到这样一个结论:

不管做什么,不管当前做得怎么样,只要让自己处在舒适区的边缘持续练习,你的舒适区就会不断扩大,拉伸区也就会不断扩展,原先的困难区也会慢慢变成拉伸区,甚至是舒适区,所以成长是必然的。

速成是不可能的。

10.【迁移费曼学习法的阅读金字塔】

种种迹象表明,快速、简便、轻松的方式使人们避难趋易、急于求成的天性得到了放大,理智脑的潜能受到了抑制,而深度学习的能力几乎全部依赖高级理智脑的支撑。

现代学习的现状:

一小部分知识精英依旧直面核心困难,努力地进行深度钻研,生产内容;而大多数信息受众始终在享受轻度学习,消费内容。

以阅读为例,从浅到深依次为:

听书、自己读书、自己读书+摘抄金句、自己读书+思维导图/读书笔记、自己读书+践行操练、自己读书+践行操练+输出教授。

逼迫自己获取高质量的知识以及深度缝接新知识,再用自己的语言或文字教授他人,是为深度学习之道。

深度学习有以下3个步骤:

(1)获取高质量的知识;

(2)深度缝接新知识;

(3)输出成果去教授。

11.【没有行动世界只是个概念】

清晰力,也就是把目标细化、具体化的能力——行动力只有在清晰力的支撑下才能得到重构。做到这三个字就可以实现:写下来。

一切都只知道个大概,这对提升行动力来说,是很致命的。所以,仅仅知道要事第一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拥有另外一种能力:清晰力

日程规划:

第一步:找一本普通的A5卡面抄,将纸页对折;

第二步:在上方写下当天所有要做的事,然后清空大脑,按权重将列出的事项标上序号,这样,目标就变得清晰可见;

只有真正做过的人才能体会到写与不写,完全不同。很多时候,人与人之间真正的差距可能就体现在最后那一点点行动上。于是在普通人眼里是“知易行难”,而在聪明人眼里是“知难行易”,这一点值得我们反思。

12.【破解“道理都懂,就是不做”】

把认知当成技能,知道或想通一个道理时,不要高兴得太早,想想后面还要做大量的练习,这样就不浮躁了。

面对“道理都懂,就是不做”这一问题的人通常不清楚真正做成一件事需要花费多少心力,因为他们很少真正主动做成过一件事,所有的想法都只在脑海中盘旋。不发生真正改变的学习都是无效的学习。

13.【增强对周围世界的觉知力-构建稳定性】

唯有心智富足,方能解忧,这也是能够构建人生稳定性的要义。

(1)保持环境觉知,理智选择。

(2)保持目标觉知,少即是多。

(3)保持欲望觉知,审视决策。

(4)保持情绪觉知,谨慎决定。

(5)保持闲余觉知,自我设限。

14.【如何让自己真正爱上阅读】

(1)刚开始读书的时候,一定要让兴趣、难度、需求三者尽可能匹配。

如果一本书选得好,那在读完它之后,通常你会有意愿继续读下去。另外,记得留心你认为好的书里面被作者多次提到的书,这些信息往往都是你继续发现好书的线索。

(2)阅读是为了改变,只要紧紧盯住“改变”这个根本目标。

阅读只是整个过程的开始,阅读之后的思考、思考之后的实践比阅读本身更加重要(这里主要指非虚构类书籍)。

真正读好一本书,往往需要花费数倍于阅读的时间去思考和实践,并输出自己的东西——可能是一篇文章,也可能是养成一个习惯——这个过程比阅读本身要费力得多。

从权重上看,阅读量<思考量 <行动量="<行动量" <改变量。阅读仅仅是最表层的行为,最终的目的是通过思考和行动改变自己。阅读的深度比速度重要,阅读的质量比数量重要。读得多、读得快并不一定是好事,这很可能是自我陶醉的假象。

15.【“知识转换”或者“知识迁移”】

《刻意学习》一书的作者Scalers曾这样回答。你自己想明白的,是从你的体系中萌芽生长出来的;而从书上看到的,非常容易停留在做个笔记画个线,涂个手绘画个圈,自以为懂了的层面。不要害怕书上早就写了,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在这个世界上,刻画出一条与众不同的轨迹。

所以,一个人想要真正成长,一定要学会写作,因为“只读不写”的学习是不完整的,是低效的。而写作时如果不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转述,则是无用的。

16.【 一流的生活不是富有,而是觉知】

复盘就是提升觉知力最好的方法:

通常只需3点:

①描述经过——以便日后回顾时能想起当时的场景;

②分析原因——多问几个为什么,直到有深度的启发;

③改进措施——尽可能提炼出一个认知点或行动点。

痛苦哪里是什么坏事,那简直是上天给我们的成长信号与提示!只要有困难或不舒服的事情出现,心里就会暗喜,知道自我提升的机会又来了!

四、思考实干

这很重要,因为我正通过以下方式来执行我从本书中学到的观念:(我将如何去做!)

1.践行作者的日程行程表,慢慢清晰化!

2.主动读书、主动做到,主动掌舵自己的思维。践行复盘技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认知觉醒》一流的生活不是富有,而是觉知(转载)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gbno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