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谢丹儒
摄影丨王白石真
1.
曾经我以为我是喜欢热闹的,在人群中热闹的狂欢,酒精、烟、音乐,和交谈,借助醉说真心话,畅所欲言。后来,我喜欢上了喝酒,宿醉是一种,清醒地看着自己醉是一种,更多时候不过是需要醉、想醉却清醒着。再之后,我喜欢上了睡觉,做梦,各种各样的梦,只要有梦的睡眠就让我感觉到快乐。然后呢?书翻倦了,思考累了,酒醉也终会清醒,梦也会醒。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就是这样过来的,无声无息的独自过活着。
记得有一天,朋友打电话过来,我睡着了,等我再次醒来的时候已经是傍晚了。我看着手机里的未接电话,最终还是没有回拨过去。后来朋友找到我,他说,他差点打电话叫房东开门。他还说,可能哪一天我死了都不会有人知道。当时的我,似乎说了些什么,又似乎什么也没说。现在想想,其实我依旧不知道说什么。
关于死亡,那是很早的时候我就思考过的问题。那时,我还在上学,对于周遭的一切几近厌倦。我不知道知识究竟有什么用,上学有什么用,以及人生又有什么意义。每天日复一日的重复着昨日的生活,好像一年又一年都只是在重复着某一天的生活。重复,会使人厌倦,尤其是那时年少。年少便意味着脆弱、弱小,以及无力,可是心大呀。这就是痛苦的源头了,欲求不满,求而不得。所以,在那种处境之下,我便想到了死亡,并开始意识到孤独的存在。这一意识无疑占据了我心神,我的灵魂。如此长久,似永驻。
2.
这孤独一天天生长,慢慢的枝繁叶茂,慢慢的长成了一棵大树。理性的时候,孤独是一种永恒,是一种安定;感性的时候,孤独是一种悲哀,是一种无法消解的疼。而我生性忧郁,沉积了太多的心事和太多想说的话,自然是在理性和感性之间游荡了。这一游荡,就是好多年,同时也伴随着身体漂泊无定。偶尔,也会对某一个地方生起一丝丝的眷恋,那是理想中的城市。有海,有山,有天空和星辰,还有人群和孤独,以及不起眼的我,渺小的我。
开始我并不确定孤独对我而言意味着什么,那些年我也曾尝试着去追逐些什么,去寻找些什么。只是,这样的追逐和寻找最终还是将我带到了孤独面前。我看着自己,审视着自己,像陌生人、像局外人、像创造这个世界的人一样审视着自己。那是我第一次那样清楚、那样清醒的认识自己。至此,孤独的根就深扎了。
还记得第一次不受控制的内心,因为某个人,因为喜欢。那是我第一次感觉到不自在,那种不像我的我,那样卑微,那样虔诚,又那样的恐惧。患得患失,怅然若失。在内心深处,我挣扎了许久,最终还是选择了放弃。又或是成全、祝福。现在看来,那其实就是孤独,适合孤独。所以,连一个人,一个喜欢的人,都不能够忍受。我无意摧残,也不愿意被摧残。
3.
生而孤独,那是在人群中找不到自己的同类。
离群索居,一部分是自我的力量,一部分是对于世俗的偏见。
生而平等,那是偶尔看到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看到他们的欲望和宿命之后的想法。
适合孤独,一部分是诚实内心,一部分是保留偏见。
我本无意交谈,可似乎总该说些什么,
说给谁听,又为何指定是谁,而不能是自己?
自说自话而已,自问自答亦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