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匀速跑了很长一段路,突然停下来会有什么感觉?
这大概就是我能量日签停下来3天的感觉——浑身不得劲,总觉得有一股惯性的力量推着自己要继续动起来。
毕竟冰山上面能看到的,是300多天的持续创作,而冰山下面是超过1000天的日更,和持续接近10年的写作,这股惯性早已经和身体融为一体。
暂停日签的第一天,就觉得这天好像少做了一件什么事,心里好像缺了点什么,不过因为发了长文,所以感觉还好。
第二天,惯性依然存在,我把这股能量用到了写其他文章上面,倒也挺享受的,不过因为最后没发到公众号,还是有那种“事情没做完”的感觉。
第三天,就有点憋不住了,所以有了你看到的这篇文。
停下来,虽然会带来不舒服,但正是这份不舒服,可以帮我理清很多东西,换个角度去重新审视一直在做的事情。
我发现,因为限定了日签的形式,内容通常都是围绕一句话展开,特别地主题先行,有时候就会限制创造性,甚至会让一些语言被修剪得过于简要。
而这样的限定,本质上是一种自我设限,并没有任何真实的边界存在,完全可以根据最新的体验进行修改。
“能量日签”这个形式,既在帮助我聚焦,同时又带来了限制。或者说,聚焦本身就是一种限制,是视角的限制,是注意力的限制。
这种限制是中性的,不是一定要改变或消除,可是一旦感受到了摇摆,甚至是纠结和内耗,那就需要重新审视了。
经过这几天的重新审视,我很确定的是,对创作和分享本身是没有动摇的,只是会对形式时刻保持开放和审慎。
这大概也能回答那个我被问到最多次的问题——如何保持创作的动力?
就像我上次说的,保持对创作的热情,比盲目地坚持重要得多。
一旦我觉察到,自己在创作的时候好像是在“完成任务”,我就会去看到这里面是什么在产生着影响。
是因为最近向外界汲取信息不足,或是最近对自己的内在觉察变少了,还是最近的生活没有任何打破稳态的事情发生……
很多时候,都不是「创作」这件事本身有什么问题,而是连接创作的“管道”出现了堵塞,或是向外的,或是向内的。
这种堵塞可能一开始只是一点点小泥沙,不容易被察觉。直到堵塞发生了,动力不足了,又会下意识地认为是整件事出问题了,开始出现摇摆。
如果能够在泥沙还比较少的时候,就及时地觉察和清理,就可以在保持管道水流的情况下完成。
而积累比较多了,可能就需要暂时关闭闸门,彻底地进行一次清理。
对于我来说,正是因为惯性太强了,保持着类似的内容创作稳态,以至于哪怕觉察到了泥沙在增多,也没法及时地清理,所以需要借助一次暂停,用新的灵感冲开泥沙。
借着这次梳理,我也顺势打破了原来给自己设置的限制——最开始日签是发在朋友圈的,所以要控制在600字以内,而现在它已经被移植到这里,可以让它更好地扎根生长。
就像今天一样,打破了千字的限制,也打破了原来的“由一句话延展”的形式,这个书写的过程,让我感受到了强大的能量流动,也让我有了更强的分享欲。
所以,“能量日签”的内涵从此会从此变得更丰富,不仅有让我触动的话,还会有让我有启发的视角,也会有我的思考和感受,以及,更多可能我目前也不能预料的内容。
最后,邀请你跟我分享一下,从今天的内容里,你感受到了什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