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罗素的《西方哲学史》,遇到了机械论和目的论这两个名词,书上的解释很简单,为避免望文生义,去百度搜索学习,查到了下面两条回答。

问:机械论和目的论到底是什么意思?
回答一:
1. 定义
机械论:将宇宙运行比作机械装置运作的理论。
目的论:将宇宙运行纳入进一个目的系统之中,以最终目的的方式加以统一、解释的理论。
2. 详解
1) 机械论
机械论属于一种强决定论,在古希腊时期就有理论雏形,如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需要注意的是,决定论并非就是机械论,目的论也可以是决定论。)
机械论在近代随着自然科学正式出现并且兴盛,最典型的是法国唯物主义,他们借助自然科学的范式——经典力学,将世界的一切现象归结于物理学的、力学的结论。如用分子原子的机械位移来解释生命的形成、意识的运作等等,从而使得世界呈现出一种机械般的运作方式——力学式的,固定的,僵硬的,必然的。
机械论在量子力学出现前一直是自然科学的牢固同盟军。
机械论是一种强决定论,没有自由可言。如在机械论的解释下,世界诞生之初就已经决定了2017年10月20日07:40分内,原子a经由x,y,z移动到了x,y,w。
机械论是由因定果。
机械论在哲学中的地位远远不如目的论。
2)目的论
目的论的来源源远流长,从阿那克萨戈拉提出奴斯解释世界以来就正式进入到哲学之中。
苏格拉底在监狱里说“老鼠生下来就是给猫吃的”,“睫毛就是为了保护眼睛而长出来的”等等就是目的论非常明显的表达。亚里士多德集古希腊哲学之大成首次提出了四因说,其目的因和形式因是亚里士多德整个宇宙的至高点。即纯形式就是宇宙发展的最终目的。
宗教神学家一般也采用目的论的方式解释世界,即“世界是上帝书写的一本大书”。
德国古典哲学也是目的论。如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中的主观目的论和客观目的论,谢林向绝对的复归和黑格尔绝对精神的复归。
目的论在传统西方哲学中具有更普遍、更重要的地位。
宗教神学几乎都是目的论者。
目的论既可以是一种决定论,如神学决定论,但也可以有其他形态,能够容纳自由。在目的论的解释下,世界的变化发展都是朝着一个最终目的行进的,这个行进过程中可以有任何可能事件发生,能够容纳自由意志。但可能你放弃最终目的,就是自由意志对自己的放弃,从而没有自由。
虽然目的论和机械论是彼此冲突的,但目的论能够容纳机械论,如笛卡尔坚持上帝为最高实体,神创世界,但在物质实体的物理学领域中持机械论。谢林和黑格尔都能够将自然界的机械状态纳入进绝对的目的论运行环节之中。
目的论是执果索因。
目的论在哲学中的地位非常突出,传统西方哲学史上的伟大哲学家几乎都有较强的目的论倾向。
3)总结:
机械论并不符合哲学的要求。或者说,机械论是一个在某些方面“合格”的哲学,但却并不是一个“好”哲学。因为它在哲学理论上略显简单浅薄,而且无法给人的存在、继续存在给出一个令人满意的理由,即机械论只能解释,不能够为我们做出任何指导,因为没有自由意志(你采纳与不采纳,知道或不知道,机械论也是被决定的,知道机械论、采纳机械论、按照机械论的理论生活不是你的选择,而是你“被”如此做)。
目的论则能通过不同形式为世界和人的存在以及人如何继续存在,如何更好存在提供一个能够令人安心的解释。算是一种“好”的哲学。

回答二:
1.机械论:
机械决定论鼓吹的是“必然因果决定论”。
机械决定论不但强调决定的结果是必然的,更强调决定的过程也是“绝对”必然的,偶然性是不存在的。结果的必然依靠过程的必然成为可能。
相信世界是一个受物理和数学定律支配的世界,像日月星辰一样有规律的运动着,这就是机械决定论。
举个例子,你想做成一件事,有人告诉你种种方法。你就坚信只要按着这种方法努力,一定成功。在这里不存在偶然性的作用。因为方法就是绝对的必然性。你成功的结果完全依靠于方法本身的绝对必然性来实现。这就是“机械决定论”。
2.目的论
目的论是说事情的发展是朝向某一目的发展的。而不是散漫的任意的发展。目的论只强调事物的发展是“朝向某一目的”的,其过程却可以是有偶然性的。
举个例子,我们相信有志者事竟成,就是目的论。只要你向着你的目标勇往直前,成功是一定会实现的。但是道路却是曲折的,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出现。
3.利弊
我们相信“目的论”,因为给了我们希望,一种经过我们自己努力能够实现的希望。我们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
我们反对“机械决定论”,因为世界已经不是我们的了,是由神秘的力量控制的。我们成了神秘力量手中的玩偶。

分享完毕,我现在还说不出个一二三来,只有认真学习的份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