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
解析:
举十万之师,则日非千金……论各种费用!写一篇的核心是战争与资源的消耗,这是世界上第一注意到战争与经济之间的关系。
其用战也胜,久则钝兵挫锐,攻城则力屈,久暴师则国用不足。夫钝兵挫锐,屈力殚货,则诸侯乘其弊而起,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故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
解析:
战争托得太久的一些弊端,很难善后,善于用于作战的人不仅要知道对战争有利的方面,也要知道战争的危害地方。
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取用于国,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国之贫于师者远输,远输则百姓贫。近于师者贵卖,贵卖则百姓财竭,财竭则急于丘役。力屈、财殚,中原内虚于家。百姓之费,十去其七;公家之费,破车罢马,甲胄矢弩。戟楯蔽橹,丘牛大车,十去其六。
故智将务食于敌。食敌一钟,当吾二十钟;芑秆一石,当吾二十石。
解析:
战争资源从何而来,孙子提倡取用于国,因敌与粮,就进而取原则。并论述了如何因敌于粮,取用于国,如果从自己国家运输到现场的消耗。
故杀敌者,怒也;取敌之利者,货也。故车战,得车十乘已上,赏其先得者,而更其旌旗,车杂而乘之,卒善而养之,是谓胜敌而益强。
解析:
战争最有利的不是杀害敌方士兵,而是争取地方资源为自己军队所用。
故兵贵胜,不贵久。故知兵之将,生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
解析:
结论,战争的胜利应该速战速决,最快的速度,最小的代价取得胜利。所以将领知道用兵之道,是国家生生民的关键和国家安危关键。
总结:本章名为“作战篇”,任何一场战争的对资源都是巨大的消耗,很多国家因为战争消耗太大而民不聊生,危及国家。所以以最快的速度,最小的代价,或因敌于粮,这样的胜利是最好的!
文章中很多具体的方法以无实际参考意义,但是对于战略的运作,资源是其中命脉,这古往今来都会是。任何的商业运作,都应该像孙子学习,很多项目,企业往往因为运作战线太长,最后被活活脱夸。伊拉克战争亦是如此。
“计”篇是对资源的计量(“权利要素”),而本篇则是侧重对资源的运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