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产反腐大剧《人民的名义》完美收官,正如主流价值观需要的那样,坏人都得到了应有的处罚,高小琴、刘新建、赵瑞龙、陈清泉、肖刚玉一一被抓,祁同伟则在自己光荣之地——孤鹰岭饮弹自戕。论到祁同伟时,众人的感情是复杂的,有遗憾的,有同情的,有感到可悲的等等,不一而同,但是祁同伟的结局是个悲剧,应该不会有太多的争议。
故事虽然已过去了,但是问题还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那是什么造成了祁同伟的悲剧?
1.权力过大,缺乏监督
祁同伟是从农村出来的,有理想,有抱负,肯奋斗,考进名校,并当选学生会主席。按理说前景是光明的。可戏剧性的的是,梁璐为了报复男性社会猛追祁,而祁已有了心仪的对象陈阳,且有嫌弃梁比自己大十岁,为了拆散祁陈,梁动用了自己父亲梁群峰(当时的市委书记)的权力,把祁分到乡镇司法所,使祁失去了公平的机会。即使这样,祁也没有放弃当初的理想,而是为了爱的人反而更加拼命,在缉毒时,身入险境,中三枪差点丧命,而当他发现就算是英雄还是不能和心爱的人在一起时,他开始动摇了,开始怀疑了,怀疑自己是不是无论怎么努力也不可能实现自己的梦想。而这一切的背后竟是一只无形而又强大的推手——权力。这时,祁开始认识到了权力,也逐渐认可了这种权力,正如他所说的,“英雄在权力面前只是工具。”进而上演惊天一跪,也正是从这时开始,祁走上了腹黑之路。
梁群峰稍稍动动手中的权力,就可以将“政法三杰”之一的祁送入乡镇司法所,可以想象,如果没有得到梁的首肯,祁是很难晋升的,更别说实现自己的理想。梁为什么具有这么大的权力?难道干部的任命没有程序吗?。名义上,干部的任命有一定的程序,但实际上确实领导的一道“圣旨”。为什么这样?第一,权力掌握了下属的命脉,就好比你想要晋升,就得领导的认可,如果“不听话”,那是很难被领导认可的;第二,权力缺乏有效的制约和监督,以至于被无形放大;第三,程序和制度不够细化,使得领导的“指示”成了最终的决定项;试想一下,如果梁没有那么大的权力决定祁的去留,或者说有详尽的程序和有效的监督约束着梁的权力,那么祁是不是会有另一番结局呢?
2.自尊心过重,价值观扭曲
在剧中,祁同伟不止一次地强调奋斗的动力是为了捡回尊严。高育良是典型的学而优则仕,有一定的优越感,几乎不提尊严,反而瞧不起外表说尊严内心去自卑的祁同伟。殊不知,越是自卑的人越是需要强调尊严,来掩饰自己内心的自卑。而祁的这种自卑是发自内心的,官至省公安厅厅长,也还在为尊严奋斗,即使如愿当上了副省长,他的内心还是自卑的。嘴上说给了捡回尊严,可干的却是有失尊严的事,当着赵立春面哭坟,跑到陈老门前挖地,难道在这丢失尊严是为了以后捡回更大的尊严?其实不然,自从那惊天一跪,就葬送了有理想有抱负的祁同伟,同时也埋葬了他的尊严,之后口口声声说是为了捡回尊严,其实是掩饰内心的自卑。
祁同伟最喜欢的是《天局》这本小说,每当遇到关键抉择时,都要读读,尤其喜欢里面“胜天半子”这句,把自己当做一枚棋子,只为胜天半子。当然,也为之前几次“胜天”感到自豪。剧中有这么一幕,祁同伟三个远方亲戚在家乡犯了强奸罪来找祁同伟解决,祁直接打到当地的局里解决这件事,如果这件事成了,还有王法吗?还真别说,要不是梁璐到高育良那里“告密”,这事还真成了。更有甚者,如梁璐所说,只要祁愿意,连他家的狗都可以成为警犬,这真可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难道豁出命就是为了这些?如祁所说,“要让全世界在他面前低头。”试想,全世界真在你面前低头又如何?难道这些真值得用命去换?同为农村出生的李达康和易学习确坚守自己的价值观,用不同的方式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尽管苦了自己。
最终,祁同伟选择在自己光荣事迹的孤鹰岭结束自己的生命,那他有没有后悔自己的所作所为?我猜没有。如果有机会再选一次会不会换一个选择?我猜不会。因为祁同伟还是那个祁同伟,他还想胜天半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