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资治通鉴》D438:少发兵而拖延时日,与多发兵而一举解决,利与

《资治通鉴》D438:少发兵而拖延时日,与多发兵而一举解决,利与

作者: 拉闲散闷轻煮生活 | 来源:发表于2025-08-07 07:56 被阅读0次

我是拉闲散闷轻煮生活,我开始读《资治通鉴》啦。《资治通鉴》描述了自战国到后周,前后1362年的历史,这部书不仅仅是一部历史的记录,更是一部智慧的宝库,蕴藏着丰富的治国理念、人生哲理和权谋智慧,值得我们每个人去细细品味。我想将我的读书笔记与大家分享,一同围观我的读书之旅。

读史可以明智,知古方能鉴今。

D438《资治通鉴》读书笔记-第二十八卷-13

多发兵而速决

陇西羌族彡(xian)姐(彡姐,西羌复姓)部落造反。元帝召集丞相韦玄成等高级官员举行会议。

这时,粮食连年歉收,朝廷正在忧虑,突然传来羌族叛乱的消息,韦玄成等震惊不知所措,没有人敢先开口。

右将军冯奉世说:“羌民近在境内背叛,如果不及时诛灭,就无法控制远方蛮族,我愿率大军前往讨伐。”

元帝问他需要多少部队,冯奉世说:“我听说,一个善于统兵的大将,兵役不需要两次征发,粮秣不需要运送三次。因此大军不至于长期暴露在野外,而是速战速决。

从前,我们屡屡不能正确估计对手,大军才遭到挫败,不得不一而再,再而三地增派援兵,不但拖延的日子长,所需的军费多,而且国家的威望也受到损害。

现在叛军约有三万人,依据兵法,攻击部队应该加倍,需要六万人。羌族武器落后,只有弓箭长矛,我们的部队可减少至四万人,一个月足以解决。”

然而,丞相、御史、车骑将军王接、左将军许嘉都认为:“民间正逢秋收,不可在农忙时多征调人入伍,征发一万人前往,差不多够了。”

冯奉世说:“不可。天下百姓受到天灾饥馑的袭击,现在我朝兵士马匹不但瘦弱,而且数量也大有消耗。很久以来,防守与作战的训练和装备已经废弛。

夷民对边塞的汉朝官吏,都不放在眼里,所以羌民才敢首先发难。而今我们用一万人,分别驻防几个地方,敌人发现我们兵力单薄,必然不会害怕。

我们如果进攻,就会遭受挫折,损兵折将;如果固守,则不能拯救边民。这样,便显露出汉朝胆怯衰弱的形象。羌民将抓着对他们有利的机会,各种族各部落势必呼应,纷纷起兵。

到那时候,我恐怕朝廷集结四万人的兵力都不够,花再多的钱都不能解决。

所以,少发兵而拖延时日,与多发兵而一举解决,利与害之间相差万倍。”

冯奉世据理力争,却得不到支持。结果,元帝下诏,增加两千人的军队,派遣冯奉世率领一万两千骑兵,以领兵屯田为名,任命典属国任立、护军都尉韩昌作为助手,抵达陇西,分别屯驻三处要塞。

韩昌先派两个校尉,向羌民出击。羌民大举迎战,击溃汉朝军队,杀死两位校尉。冯奉世呈报山川地图和兵力分配计划,请求增援三万六千人。

冯奉世认为只有这样,才有把握取得决定性胜利。元帝看到冯奉世的上奏,大举发兵达六万余人。

元帝任命太常弋阳侯任千秋为奋战将军,作冯奉世的助手。大军到了陇西,数路并进,打破叛军,斩杀数千人,羌叛残余部众全都逃出边塞。

在两军尚未决战的时候,朝廷又招募战士一万人,任命定襄太守韩安国为建威将军,还没出发,听说羌族已经溃败,于是停止前进。

元帝下诏复员,但留下部分部队开荒屯垦,防卫重要边塞。

次年二月,冯奉世回长安,调任左将军,封关内侯。

感思:冯奉世在平定西域莎车叛乱后(详见读书笔记391),再平陇西羌乱,战功卓著。

汉元帝时期的陇西羌族彡姐部落叛乱,虽是一场局部边患,却折射出帝国治理的核心命题:

如何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做出最优决策。

冯奉世力排众议坚持增兵的主张最终被验证。

面对朝臣“秋收农忙,万人足矣”的建言,冯奉世展现出职业将领的清醒认知:

他不仅精准估算敌我战力对比,“三万人当六万击之”,更洞悉政治心理战的重要性:兵力不足将暴露虚弱,诱发更大范围的连锁叛乱。

其“少发兵而拖延,与多发兵而速决,利害相万”的论断,更是军事行动的本质:成本并非仅由兵力数量决定,更取决于时间维度上的消耗。

这种系统思维在东汉虞诩平羌时同样得到印证,快速决战反而比持久消耗更节省国力。

丞相韦玄成、御史等文官反对大规模用兵,主要考虑农时和经济,却忽视了边疆危机的紧迫性。

这种短视的决策模式,与汉武帝时期“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强势风格形成鲜明对比,反映出朝廷进取心的衰退。

尽管初期决策受文官集团影响而妥协,但在战事不利后,元帝迅速调整,全盘接受冯奉世的建议,调集六万大军平叛。

说明朝廷仍具备一定的理性决策能力,没有像东汉末年那样陷入党争和内耗而无法行动。

此外,朝廷能在短时间内增派数万军队,说明国家机器仍能有效运转,财政和后勤尚未崩溃。

对比东汉末年黄巾起义时朝廷的无力,元帝朝显然还未到“烂透”的地步。

元帝朝廷仍能有效应对这次危机,证明其尚未完全腐朽,但决策迟缓、文官掣肘、军事保守等问题已经显现。这一时期的汉朝,正处于由盛转衰的过渡阶段。

元帝朝廷仍有能力平定边患,但效率已大不如前;元帝仍能听取正确意见并做出决策,但付出初战失利的代价。

汉元帝时期,宦官石显专权,但陇西羌乱的平叛过程显示,他的势力尚未达到完全掌控朝政、肆意妄为的地步。冯奉世仍能影响决策,功臣宿将仍有发言权,元帝仍能独立决断。

总体而言,石显的危害已经很大,但尚未到“只手遮天”的程度。元帝仍然能掌控大局,重要军事决策仍由皇帝和外朝大臣共同制定。

对比明末魏忠贤,石显的权势远不及明代魏忠贤那样全面操控朝政,朝中仍有冯奉世、任千秋等能臣发挥作用。

但是这种宦官干政的趋势若持续下去,必将加速西汉的衰亡。后来的历史也印证了这一点:成帝时期外戚王氏崛起,最终王莽篡汉。

宦官、外戚、文官集团的斗争,正是西汉灭亡的重要内因。

相关文章

  • 狠角色吉温、罗希奭

    李适之与李林甫争权有隙。适之领兵部尚书,附马张垍为侍郎,林甫亦恶之,使人发兵部铨曹奸利事,收吏六十馀人付京兆与御史...

  • 【019】汉纪十一-09 平定刘安叛乱

    会廷尉逮捕淮南太子,淮南王闻之,与太子谋,召相、二千石,欲杀而发兵。召相,相至,内史、中尉皆不至。王念,独杀相,无...

  • 2021-06-20

    龙登九五曜紫徽,又发兵戈平万夷 四海宾服天下定,恨无寿命与天齐

  • 2021-06-20

    龙登九五曜紫徽,又发兵戈平万夷 四海宾服天下定,恨无寿命与天齐

  • 2021-06-20

    龙登九五曜紫徽,又发兵戈平万夷 四海宾服天下定,恨无寿命与天齐

  • 杀得曹操“弃袍割须”,转眼就溃不成军,马超为何失败?

    父亲兄弟被曹操杀害,马超与韩遂从西凉发兵攻打曹操,开始时势头很好,很快攻下长安,曹操撤回攻伐江南的军队,回来与他俩...

  • 大意失荆州

    曹操得知刘备自立为汉中王大怒,便要发兵与刘备决一雌雄,谋臣司马懿劝道:“江东,孙权与刘备有仇,不如派一个能...

  • 【017】汉纪九-13 胜闽越而无裨益

    是时,汉兵遂出,未隃领,〔隃,与逾同。领,与岭同。〕闽越王郢发兵距险。其弟余善乃与相、宗族谋曰:〔相,闽越国相也,...

  • 2017-12-02

    冬,与寒冷时日而念,与岁月浅淡而安。人,与岁月激情而恋,与烟尘纷扰而安。 情,于取舍、相守之间升华,爱而不得,辗转...

  • 假途灭虢

    春秋初期,晋献公为实现霸业,决定南下攻打虢国,但虞国与虢国相邻,晋献公怕虞虢联合,于是发兵之前,先派荀息去向虞国借...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资治通鉴》D438:少发兵而拖延时日,与多发兵而一举解决,利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hjso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