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从老家“逃”回广东,因为新型冠状肺炎疫情爆发,老家也开始封路了,因为在家里不适应,加上年初三家里要摆酒席宴请5位家姑,我阻止时,我大哥二哥对我有些埋怨,一气之下就准备要返回,当时觉得在老家不安全,控制不住源头,怕真有什么就无法逃脱,结果来到了广东,现在在进行自我隔离,和朋友几乎每天处于恐慌状态。
这次春节回家,年二十九那天,和我大哥和嫂子骗小侄女去市里看病,说她身上长了一身的疙瘩,帮她查查,其实是挂的心理科,心理科大概听了之后说这个属于精神科的,精神科的解副主任听我们的介绍后,他现场问了12岁的侄女一两句话,小女孩笑着不回答,结果开了几项检查单后,趁我们外出去交费时,小孩拿着车钥匙直接奔向车里了,怎样都不下车做检查(可能是在情绪中),我和我大哥、嫂子劝说近1小时后,无果。去找精神科主任帮忙劝说,后来医生建议说如果她一直不下,你们这一回去春节这几天肯定又很严重了,建议你们直接住院,当时检查结果还没出,听到医生很笃定的下这个结果时,我和家嫂都挺无措的,刚开始以为是医生吓唬孩子要做检查的方式,结果这下变成真的要住院了,家嫂和我不甘心,又去找心理科的医生,问说:能否做心理辅导促进改善?心理医生说精神科如果开了药,你们就去住院用药吧,她现在还小,我们咨询1 小时200块,关键她听不进去。浪费钱。
于是,家嫂和我大哥我们基本沟通后,就狠心让小孩住院了,过程是医生带了2个护士,强制从车上把小孩带下去了,我先交了3000元住院费,小女孩被带到一间屋里,铁门锁住了,我们从门外的小窗户口看到护士让小孩把棉衣外套脱了,量了血压等指标,后来拿了鞋子、外套帽子上的绳子也取了出来,身上她姥姥给的玉镯也取了,不准家属接触小孩,每周二、四有30分钟探视时间。在小孩被带到屋里隔离的那几分钟,家嫂靠在我肩膀上哭了,年近40多岁的中年女人,无奈的眼泪,可能我遇事时较麻木,安慰了家嫂几句,她不哭后,我大哥过来,看到这个情形,直接爬到窗户上哭到说:这咋弄嘞.......
临走时,我们不放心,跟医生申请由家属陪护,返回家的途中,我大哥和我一路上没太多话,他在车里烟一根接一根的抽。
回到家,60多岁的父母和家里的小孩们都是满脸的焦虑与失落,大近年的,家里少了2个平时最受欢迎的成员。
隔天早上,清早时,我大哥就喊要出发去市里,于是,饭没吃,我们就拿了要送的衣服出发了,到了听说小孩昨晚状态不错,早上会做昨天那3项检查,只是这途中精神科医生说这小孩是重度的,不好办,说她有妄想症状了。属于精神病里严重的一种,当时我和家人不敢相信,小孩平时都挺正常的,只是9月至现在遇到一些转学的事情,没法安心读书,还不至于到神经病的状态。加上探视时,医生说的这个细节跟我家嫂说的答案不同:医生问小孩,为什么不愿意去学校,小孩说她听到有人骂她了,医生的版本是:小孩没看到骂她的人就说有人骂她了,说是妄想症; 我嫂子还好在旁边,她说我侄女当时回答的是:看到骂她的人了,并不是自己空想的。于是我为这个答案当面找医生沟通,他说我的状态属于焦虑的情形,可以理解。他说让小孩住院是正确的.....之类的话,很笃信的讲说,不信半年后你就知道答案了。
跟医生理论后未果,对方坚持说小孩“病”的很严重,好像近几个月都不太想让孩子出院,无奈下,只好抱试一试的心态,在除夕那天,我厚着脸皮又把检查结果发给了微信里的心理医生——以前007战友介绍的,她刚好认识五院的心理科其他医生,当天可惜那位医生不在,返回家时,我又找家嫂出来聊了两句:我说了自己的真实感受:1.这个环境不利于小孩久住(因为地方很小,重度的精神病人有坐在床上哭的,中度的则在我探视小孩时直接坐我附近直钩钩的盯着我);2.这个医生说小孩有癔症+妄想症,属于精神病里最不好办的一种,我说自己不信这个结果,对于其中的细节我说有找医生去澄清,我觉得自家孩子怎样我们自己清楚些,请家嫂晚上再跟小孩多聊聊,看能否聊出具体心结。3.我说有认识的心理医生帮忙介绍了五院的一位主任,今天没上班,明天会来上班,明天我们再拿检查结果咨询下,看是否能否不用药物的干预方式给孩子辅导。
初一清晨,看得出家里6位成员的情绪都很低落,只是大家不说出口,拜年走动了一小会,我大哥回家了,说家嫂电话给他,让我们早点过去,于是我们就立即动身前往医院,算是好运气,007战友介绍的我们县城里的心理医生很帮忙,她跟五院另一科室心理主任电话沟通后跟我们说这个结果没啥毛病,让我们下午现场去咨询时提下是她介绍的,医生会多跟我们多说些。
早上,我嫂子就说昨晚几个病人因为抢遥控器,打的不可开胶,小孩早上哭着跟她说:妈,这个环境我没毛病也要憋出病来了,在我们提出要办出院时,精神科的主任觉得很惋惜,说这个小孩耽误不起,不建议我们出院。我态度很强硬,表示说我们必须要出院之类的话......
千言万语,这事其实是小孩在学校和家里遇到了情绪上的结,在心理医生那近1小时内聊了一些出来,医生教育了家长不能再外出打工,在家里多陪孩子。并跟孩子单聊,教她怎样正面回应学校的风言风语。
至今,我仍后悔当时太听精神科医生的话,让孩子强制住院受这么大的刺激,同时,也相当于反思,遇到事情,多咨询与求证再做决定。尤其不凭检查结果做判断的医生的话,不要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