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明心集》哲学之光
论语心说|八佾篇3.3:仁的悖论

论语心说|八佾篇3.3:仁的悖论

作者: 李宗奇 | 来源:发表于2020-03-25 18:14 被阅读0次
《论语心说|八佾篇3.3:仁的悖论》----作者:李禮 庚子年 三月初二 于自家作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中庸》记载:“子曰:‘回之为人也,择乎中庸,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

《孟子·离娄下》记载:“孟子曰:‘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

《论语·宪问14.24》记载:“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什么意思。《中庸》,《孟子》,《论语》罗列的这几句话,想表达什么。

重点是这个:‘’字。“得一善”,“自得之”,“为己”。怎么

何为:‘为己之学’。这是鄙人要说明的问题。因为这直接关系到,‘仁’的问题。道理是这样的。

一样的。我们今天学《论语》,学儒,会看到:‘仁’字。‘仁’,作为一个字来讲,他和所有字一样。他(既:‘是由单人旁”,和两横组成。和大多数漢字一样,有偏旁,有部首。这是作为,一个字来说。

但,若要论精神,意義,含義,和所代表、所承载的价值来看,那:仁字,可以说有一系列的,长串地价值。但是逻辑的堆砌,那像哲学,很多哲学家就喜欢罗列概念梳理出字里行间的关系并将之统统列举出来好像是他懂了

他明白了,实际上或者他只是读书多而已。他只是记忆力好,并将之概念,与该概念有关系之概念汇总,和罗列出来……这是:“今之学者们的行为

既:为人。“今之学者”们,类似一个:帮你看书,帮你总结地搬运工。这是我给今之学者们,下地定义。也没有好,和不好。只是他们就是搬运

他们看书,大量地书,然后总结、汇总,然后搬运,搬运,写成一本儿“自己的”书。扬名立万。这是,今之学者们的做法他们是这样

但是,你问他们,懂没懂,他们(既:今之学者们)会给你罗列出一长串儿地概念……这本书,怎么说,那本书,怎么讲……好似专业,然后让人以为,他们好似“懂了”。但实际上,他们究竟懂没懂,鄙人無知也。这就是,为什么孔子提:仁,《论语》讲:仁,仁字,在《论语》经常见。可是,孔子不止一次的说:“不知其仁也。”(出自《论语·公冶长5.8》):“仁则吾不知也。”(出自《论语·宪问14.1》)既:孔子说我不知道他仁不仁

我不知道他仁不仁。不是逻辑上地堆砌不是你看很多书做很多笔记然后罢有关的句子段落搬运到你自己的文章你自己的书里表示你“懂”

这不叫这叫古文书搬运人员实际上我认为这是一个蓝领的工作

道理是一样的。我并不认为你的记忆力好你看书多然后在书上划线把书页折角然后誊抄到你自己的文章里这种行为方式有什么技术含量我认为这唯一的“技术含量”就是你比一般人或者更喜欢坐着。坐着,看书。

除此之外,鄙人觉的,你和流水线上地工人们没区别無贬無褒只是就事论事而已一样罢了。你罢一堆的概念,誊抄出来,然后精细的,写成了一本儿“你的”书。非常精细,也非常精美……当人们问你的时候你可以侃侃而谈,这本书的多少页,甚至哪一行,哪一段;那本书的多少页,哪一行,哪一段落,行云流水,使听者無不叹服叹服你的读书多,记忆力好,叹服你的从容不迫,叹服你的镇定、自若……等等

但若问鄙人,“汝仁否鄙人也会回答:“不知其仁也”。道理,是一样的。并不是说鄙人敢于自比孔子不是地

而是吾真地不知道,你仁,或不仁。因为仁,不是你的“知识渊博”,也不是你的:“温柔体贴”、“善解人意”,不是这些东西

仁,是:一个人,为己而学,通过看书,和写文章相结合的方法,“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以后地不断向上,向上,直至见性

1.

这是:仁。鄙人已经尽量用人类地语言,来解释如何得‘仁’了。但是,这个:“自得之”,“得一善”,自得之与得一善之是非常形而上的。说实话,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就是,这种快乐,这个:‘’,是非常非常个人的一种感悟非常私人,就像开悟一样,一千个人,可能有一千种方法、和办法开悟。很神妙,可以形容,但不知道你能不能同样理解,能不能同样感悟,能不能同样接受,和前进了。答案,或许是否定的。所以,开悟的人很多……但是这个‘得’,却是很私人的。不断的‘得’,也既是不断地:开悟……开悟开悟开悟……

2.

然后,道理是这样地鄙人地方法就是写文章。写,写,写,然后就到今天了。所以实际上没有一个人能證明因為

首先没有绝对地证据能证明他到

其次,即便他尽可能地搜集了证据证明他抵:‘’……他人也未必能够真正理解但同样也没有证据表明他人不能够理解

因為同样也没有充分地证据能表明他人是‘未仁’(既:未抵‘仁’)的。所以对于同处人世間的人类而言本身就是一大悖论

3.

道理是这样的。----作者李禮 庚子年 三月初二 于自家中作

相关文章

  • 论语心说|八佾篇3.3:仁的悖论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中庸》记载:“子曰:‘回之为人也,择乎中庸,得一善,则拳拳服膺,...

  • 论语心说|八佾篇3.25:仁

    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在,人生的这场旅途中,可能也未尽然都是身不由己地。 当...

  • 论语解读‖礼仁为美

    本章开始品读论语第四篇的“里仁篇”。 在上章品读了“礼崩乐坏”,讲解了八佾篇的核心内容。 在八佾篇,孔子主要提及了...

  • 《论语解悟》里仁 第一、二章

    前一篇《论语解悟》八佾 第二十五、二十六章 后一篇《论语解悟》里仁 第三、四、五章 里仁是《论语》的第四篇,内容上...

  • 2019-10-17

    诵典思新--《论语·八佾》篇之“谁主你心?” 在《论语·八佾》篇,卫国大夫王孙贾和孔子之间有一段对话,细读之下觉得...

  • 【王鹏翔论语札记43】如果没有仁,礼会如何呢?

    原创:王鹏翔书香联盟 原 文 《论语八佾篇》 3.3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今译...

  • 学论语3.1-3.3八佾篇(14/100天)

    14/100#100天改变自己 -----百天读书,阅读经典。 论语八佾篇 《八佾》篇包括26章,是《论语》二十篇...

  • 【论语导读】3.3礼乐之本为仁

    3.3礼乐之本为仁 《论语》八佾第三篇第一章谈季孙氏违礼,第二章谈三家违乐。第三章总结前两章,指出其背后是人而不仁...

  • 论语心说|八佾篇3.12

    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 其实,这一小节,正印证了孔子说的那句:“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

  • 生活需要仪式感

    《论语·八佾》是儒家典籍《论语》的第三篇。《八佾》篇包括26章,主要内容涉及“礼”的问题,主张维护礼在制度上...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论语心说|八佾篇3.3:仁的悖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luxu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