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低钻写作者群散文文史钩沉
穆棱词考之十四:百 花 楼

穆棱词考之十四:百 花 楼

作者: 凴欄觀濤 | 来源:发表于2019-03-13 10:42 被阅读181次

百花楼是当年八面通街的第一大馆子。其实总共就二层,那没办法,其他的店铺都是一层。

这座52年竣工的县城第一楼是个国营旅社,青砖砌就,清水到顶,没用钢筋水泥,粗实的木料撑起斗拱飞檐,古色古香的鱼鳞瓦彰显着从里到外的气派。旅社的两旁是百花日用食杂商店和挂着大红灯笼的百花楼餐馆,风光照相的招牌挂在二楼上,整条街道,因百花楼的存在而煞是热闹。

住百花楼的都是公家人或者有钱人,3块钱一天,普通老百姓是住不起的。住店得拿单位介绍信,没介绍信,对不起请回,有钱也不行。店员管事挺宽,吆吆喝喝的,都像单位领导似的,特牛。不牛不行啊,人家是国营单位,剃头的、卖肉的、开澡堂子的,谁用不着啊?那时候,食品站、屠宰场、长征旅社、一百货、纺织品、大众浴池、北方理发社、县社招待所、鸿盛园饭店,凡是和老百姓衣食住行有关的,主任、站长、经理什么的都穿着四个兜的干部服,挺着小肚儿,绝对牛X,风光无限。

1997年,已经成为市区的八面通搞旧城改造,百花楼和一样曾经那些风光无限的建筑们都在拆迁之列。一场繁华,就此灰飞烟灭。

后来在老百花楼的对过,新建的商住楼房上又挂起了“百花楼”的牌子。不过在老八面通人的心里,牌子也不是那块牌子,楼也不是那栋楼了。

相关文章

  • 穆棱词考之十四:百 花 楼

    百花楼是当年八面通街的第一大馆子。其实总共就二层,那没办法,其他的店铺都是一层。 这座52年竣工的县城第一楼是个国...

  • 穆棱词考之五:九 站

    九站是从海参崴一路排过来的火车站名。 1898年,由俄国人在中国境内建设的东清铁路开始动工了。这条铁路从海参崴(符...

  • 穆棱词考之十九:旭日阳刚

    一段农民工版的《春天里》火了两个打工的草根,一个王旭、一个刘刚。 王旭是商丘人,刘刚是穆棱人,两个天南地北的人为了...

  • 穆棱词考之四:雷 锋

    雷 锋 雷锋是个村名,在河西镇。 初次听到这个村名,我还以为是文革前后为了响应伟大领袖的号召把原来的村子现改的地...

  • 穆棱词考之十五:豆 筋

    豆筋不是穆棱人的首创,但大规模工厂化生产豆筋却是穆棱人最先尝试的。 豆筋的生产主料是黄豆。黄豆经过磨成豆浆加热后,...

  • 穆棱词考之十三:靰 鞡

    靰鞡(wùla)又写作“乌拉”、“兀剌”,是满语对皮靴的称谓,是一种东北人冬天穿的“土皮鞋”。建国后,那种黄牛皮靰...

  • 穆棱词考之六:飞 机 场

    飞机场是日本人的飞机场。穆棱这点地方,竟然修了两座。一座在县城八面通镇东南,一座在穆棱镇北大屯南,都是伪满时期侵华...

  • 穆棱词考之八:马 架 子

    “马架子”是“闯关东”人住的临时小草房。现在已经不多见了,在瓜地里还能看见一些,住着看瓜人。 老辈人告诉我们...

  • 穆棱词考之七:山 东 村

    山东村全是山东人。 进了这个村,到处听到的都是山东话,连满地乱跑的光屁股小孩都是一口纯正的山东口音!要是不看周围环...

  • 穆棱词考之九:八 号 坝

    多么赫亮的名字,至少在我感到平仄有力。每次坐公共汽车路过莲河林场的时候,总能听到这样的争论:这是莲河,还是八号...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穆棱词考之十四:百 花 楼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nczp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