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者和高管作为企业中最高决策者,基本上就是企业发展的天花板;中小企业人才培养体系通常不够健全,高管同样困惑于如何为企业遮风挡雨。第一期高管领导力课程中,数百位企业高管相聚润泽园,聚焦企业战略与团队成长等重要问题,一同深度学习与思考。让我们通过下面的故事来感受两位高管在客户思维上的成长。
1 成长就在一念之间
一天早上,或许心情正好,一位客户的电话突然打进来:“你们公司怎么回事?一套产品到我手上是两种颜色,怎么出现这种问题?做成这样,我跟你们怎么合作!”
面对客户的盛怒,你的第一个念头会是什么?你将会作何反应?如何化解怒气、解决问题?
如果出错也有客户的原因,或有合情合理的因素,如果接电话的员工不甘承受这无名之火,或者认为自己错不至此,因而双方对彼此都产生了不满、抱怨甚至怒气,后果可想而知。
一家陶瓷生产销售的企业高管就曾遇到这种情景。当初与客户沟通时,双方对产品设计的讨论比较模糊,因而生产时企业就按照该产品的原本的设计方案,生产出一套两色的陶瓷产品,而客户却一直以为整套产品颜色是统一的。
她想,虽然企业按照原本设计生产也是情理中事,但却并没有提前与客户沟通清楚设计细节,这是企业极大的疏忽。且站在客户的角度考虑,对方在等待和期待中终于收货,却跟自己想象中的产品并不一致,耽误了下一步工作进展,情绪激动也是可以理解的。
想到这里,在面对对方的怒斥时,她保持冷静和耐心,向客户简洁地解释原因,并真诚道歉。她理解这些错误给对方带来了困扰和损失,尽可能设身处地地为对方考虑,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以减少对客户利益的影响。
除此之外,她对客户心怀感激。往常,企业很少主动征求顾客对产品的建议,只按照既定的设计方案进行生产。然而,如果在未来的订单中增加这一步骤,或许能极大地提高产品创新力和客户满意度。因此,这位客户愿意反馈设计上的不足之处,尽管用词激烈,实际上却促进了产品的改善。
出乎意料的是,当她表达了感激之情后,客户的态度发生了180度的转变。客户回应道:“谢谢你,你们能理解就好,你们可以试着朝我说的这个方向开发产品,我们的市场需要这种产品设计……”
原来,这位脾气火爆的客户也是热心肠,他在电话结束后还发送了许多可供参考的造型图片,并表示以后会定期与她交流,提供市场上的新需求和产品思路。
她说,这次的经历让她觉得十分幸福、欣喜。在之前的高管领导力课堂上,学会了观照自己的念头,因而这次能够及时端正对客户的态度;课堂上也常常听到大家分享:客户是最希望企业越来越好的人,客户是最能帮到企业成长的人——这次是真的印证了这句话啊。
她分享道,自从这次经历,自己再面对客户,心里好像由阴转晴,变得更有自信也更有爱,自信了就更愿意和客户沟通,希望尽可能地帮助他们。许多合作订单也因此顺利达成,仿佛理所当然的事情。
2 成长就在行动之时
还有一位高管分享道,高管领导力课堂上五天的学习中,一直在思考如何对顾客更好一点。因为此前虽然知道应该为顾客创造更大价值,但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就会忘掉,陷入很多得失计较中。
所以她给自己制定了一个行动计划,就是每天坚持与顾客链接,无论多少。没想到,这样一个小小行动,开启了她在认知上和工作上的真正转变。她分享道:“以前做产品,会觉得我们团队考虑得简直完美,顾客不喜欢是因为不了解,接收不到我们想表达的价值点。
但跟许多顾客深度沟通30分钟、1小时后,我们才渐渐发现,顾客对很多产品在意的点,我们压根就不了解,或者理解上有很大的偏差,哪怕是对于那些十几年的老客户。跟团队分享后,大家也会恍然大悟‘哦!原来顾客是这么想的!’如果我们能早点与客户开始机制性的链接,大概就不会走这么长一段弯路了。”
她还分享了一个重要的转变:只有深度地与许多顾客沟通过,才能对他们的需求和痛点感同身受。以前面对售后问题时,她心中常常冒出很多小声音,比如顾客太矫情、太挑剔了,是顾客的问题。
在切实地明白顾客的痛点后,再面对售后问题,即使遇到较为极端的情况,她仍能保持谦卑和定力,将这些反馈视作重要的建议,并全力以赴改进服务,因为这些反馈通常揭示了发展中的盲点。
现在他们的团队每天早上会花十分钟探讨如何对顾客更好一点,每个岗位都有一位代表分享经验。大家都有一个切实的感受就是,开始行动、走进顾客,他们对顾客的理解和感激之情逐渐增长,双方的关系也变得更加良好和融洽。
//
7月11日,全新升级的第二期高管领导力学习会即将开幕。在为期5天的线下集中学习后,还将提供为期三个月的陪伴和六次辅导,以确保学员能够充分成长和收获。良师益友相伴,打开认知思维边界,共建充满成就感与崇高感的奋斗团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