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读《超越原生家庭的养育——让童年的错不再延续》这本书颇有感触。本书的第一部分“父母与孩子之间隐藏的交流”中提到孩子服从一切,书里指出孩子天生就是顺从的,原因在于他觉得父母的情绪就是命令。“因此,如果孩子表现出了令人不安的行为,父母最好审视一下自己的恐惧和无意识的欲望,因为很有可能孩子只是在回应你的情绪。”
这真是一个让我耳目一新的说法。为了佐证作者的说法,书里还列举了不少的例子,其中有一个这样的例子:
“再举一个娜塔莎的例子,她每天晚上也会被5岁大的儿子塞德里克吵醒。当被问及晚上醒来有没有什么好处时,娜塔莎才意识到,由于自己白天都在工作,她只能在晚上保姆走了之后证明自己是个好母亲。所以当塞德里克被噩梦吓醒时,娜塔莎就会安抚儿子好让他继续睡觉。尽管身体已非常疲惫,娜塔莎还是回应着儿子的需求。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她产生了一种连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快乐和宽慰,因为这意味着塞德里克即使在晚上都还需要她,她对儿子来说是有用的。所以,为了顺从母亲,塞德里克选择用叫醒她的方式来让娜塔莎确信自己具备身为一个母亲所需要的品质。”
读完例子觉得新奇的同时,忽然想起来女儿小时候的一件事:
在女儿一周岁半之后,我们搬到了新家,每天上班之前要把女儿送到奶奶家,于是生离死别的戏码天天上演,刚抱到楼下,女儿就哇哇大哭起来,等到进了奶奶家门更是哭得死去活来,不肯和我们分开,不知道的人还以为奶奶在天天虐待她。女儿的表现一直令我们想不明白,奶奶会给女儿做吃的,会喂饭,会陪女儿去公园打滚,吊树枝,捉迷藏,晚上我去接的时候,女儿都是开开心心的,怎么就是在早上会哭得这么厉害呢?
当时,想来想去,想出了这么几点:
奶奶对孩子的营养很重视,在吃上一点不马虎,常常看到孩子不愿吃还一个劲儿地喂,有时候看着就是在强塞。常常这样被强迫塞东西吃,是不是就让孩子不愿意去?
其次,是不是因为分离焦虑症?针对分离焦虑查了很多资料,也学着照书里写得做,但是并没有什么效果。
阅读的时候,这段往事忽然从记忆里翻了出来,我试着像书里说的去寻找女儿哭得撕心裂肺的好处,猛然发现,每次当女儿哭成那样的时候,除了心疼,不解,竟然还有欢喜。像是隐秘被揭穿,多年以后的现在,我忍不住也觉得尴尬。为什么女儿哭成那样,我还觉得欢喜呢?仔细想来,是因为我感受到了被需要,因为女儿的哭让我觉得自己是女儿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人,重要的人,被全心依赖的人,虽然奶奶养着女儿,但是女儿依然和我最亲,原来是这样的一些想法,让我感到了窃喜。
这正好印证了书里的说法:婴儿经常被比作海绵,因为他能感知周遭的情感氛围,特别是从感知母亲的情绪状态开始,进而感知一切。这种能力类似于心灵感应,它对孩子的生存来说是不可或缺的,因为这种能力可以让孩子更好地适应他所依赖的人。
父母的情绪对孩子的影响是极大的,不要以为孩子不知道,父母每一个隐秘的情绪,孩子都能敏锐地捕捉,就像小小的人形雷达侦测,因此,作为父母也要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认识自己的情绪,学会正确表达情绪,努力减少焦虑和不安,对孩子的成长会更有益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