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人文简史——文化与价值》读书笔记4

作者: 曹润青 | 来源:发表于2018-12-15 12:49 被阅读82次
图片选自网络


《世界人文简史——文化与价值》

(劳伦斯·卡宁汉姆、约翰·赖希著,毛保诠译)

七千年的人文智慧总结,读者从几十万文字中摘抄皮毛。这种文字往往难于理解,但是希望朋友们有所耐心,细细品味定有用处。

第4章 罗马的遗产

1、事实上罗马人在谈到他们自己的文化成就时倒是谦虚得令人吃惊。他们相信自己的长处是在管理和军事方面,而不是艺术和文化。他们的观点是罗马应该继续统治世界的工作,像雕塑和天文学这样奢侈的事情还是留给其他民族来做。

听起来可真不谦虚,虽然是古罗马人说的,但反映了当时人对自己的认知。

2、然而最重要的还是,在伊特鲁里亚人的统治下,罗马人和广大的世界有了接触。他们不再是生活在小的公共集体中、为部落首领所统治的简单村民,而是属于一个大的文化整体,和整个意大利以及海外有了联系。罗马用了100年的时间向伊特鲁里亚人学习技术和文化,然后把他们赶回自己原来的领地,开始了向权力的顽强攀登。

最终伊特鲁里亚人被罗马帝国所吸收,逐渐衰亡的痛苦表现在其晚期的艺术中。因因果果,谁也说不好未来的走向。

3、不幸的是,罗马人过于忙着开疆扩土,很少有时间认真考虑如何去统治它。结果常常是一片混乱。行省的管理不力,而且经常出现腐败。长期的战争使罗马人变得铁石心肠,不能体恤被统治的人民,还常常发生血腥的镇压。国内不断增长的政治不稳定也无助于缓解这种境况。中等阶层的崛起不断打破贵族和平民之间旧有的平衡,这些人原来出身平民,战争给他们提供了机遇。在这种背景下展开了激烈的争斗,最后导致了共和政体的倾覆。……。公元前44年凯撒遇刺身亡,随后爆发的内战敲响了共和制的丧钟。【罗马共和国(前509~前 27年)】

这种战争是为了什么?像是个人的一次毫无顾忌的情感宣泄。

古罗马先后经历罗马王政时代(前753~前509年)、罗马共和国(前509~前 27年)、罗马帝国(前27~476年/1453年)三个阶段。

4、然而一般说来共和制后期有教养的罗马人如果会放下政治的话题去想想别的什么事,那很可能就是爱情了。

罗马的抒情诗所表达的爱情,不同于古中国的含蓄。卡图卢斯(公元前80至公元前54年)是当时伟大的抒情诗人,他讲述了自己和一位名为莱斯比亚的女人的爱情故事,25首短诗详细描写了爱情开始阶段的痴迷陶醉到最后关系破裂时的绝望和幻灭。

5、罗马人在哲学方面没有什么新的建树。他们讲求实际的性格使他们对职业的哲学家们心存芥蒂,对复杂的道德和伦理问题进行探讨所带来的微妙愉悦也是他们不能欣赏的。

是某种意义上的“军人治国”?

6、两个主要的哲学流派对罗马产生了影响:它们是伊壁鸠鲁主义和斯多噶主义。两个学派都来自希腊。按照伊壁鸠鲁的说法,人死时,构成我们人体的原子就分开了,身体、思想和灵魂也随之而消逝。既然我们没有什么是永恒的,我们就不应该惧怕死亡,因为它并不会给我们带来来世惩罚的威胁,而只是一切知觉的彻底消失而已,否认这个世界中有神力的存在,宣称最美好的生活就是愉悦和平和的生活,这些可能对罗马人没有什么触动。罗马人那种顽固的实用主义思维方式更倾向于斯多噶主义,这种学说告诉我们,世界是由理性统治的,神祗保佑有道德的人,从来不让他们受苦。要成为有道德的人,关键是控制自己的欲望,富有、权力及身体的健康都属于欲望的范畴。(但大多数罗马人仍根深蒂固的信仰其传统神祗,甚至在基督教出现很久以后)

历史上有名的斯多噶主义者就是皇帝马尔库斯·奥利琉斯,他在公共职责和个人信仰之间维持平衡并苦苦挣扎,在征战之遐写出了《沉思录》,周总理的枕边书。

7、凯撒独裁统治的最后成果之一,同时也是罗马文化的一大成就,就是一部有关民法的统一法典《民法》的制定。……。到公元533年,经过收集、校订,由拜占庭皇帝査士丁尼出版,才形成最后的版本。……。一位著名的英国法官在谈到罗马法时说,“没有一个法理学的问题它没有涉及到,很少有一个政治学的角落被它遗忘。”……他们共同的目的是通过发展一个自然公平的客观系统,是人类的法律和自然规律达成一致。通过这么做,皇帝就可以完成他作为臣民的恩人并为其服务的职责,把所有的民族都置于一个单一政府的管理之下。

今天,许多国家仍然使用依据古罗马法典制定的法律体系。看来,每一个文明都有其侧重点,经过斗争和融合,不断完善整个人类的文明。我国秦朝也制订了完善的法典。

但是,是否王子犯法与民同罪?

8、从某种程度上讲,这些写实的雕像基于伊特鲁里亚的模式,而不是首先想起希腊化时期那些理想化了的肖像。然而看西塞罗和凯撒这样的肖像,刻画的细致入微和理解的深刻明了体现了典型的罗马人特点,即善于把他人的风格加以融合和加强。

艺术家们能够通过雕像再现人的外表来揭示其性格,例如《西塞罗胸像》,西塞罗被表现得心事重重,处于沉思之中。

雕像所描述的人从理想化的幻想变成了实实在在特定的性格。

图片选自网络

9、屋大维在阿克兴海战之后掌握了罗马的控制权,此时罗马已经经历了大半个世纪持续的内外战争,大片地区处于完全的混乱。公元前27年,接受奥古斯都的称号,开启了罗马历史上第二个伟大的时期——帝政时期(罗马帝国)。……。他和他建立的行政机构掌握了罗马所有的控制权,大力发展农业和经济;改革军队,规定军人除作战以外,还负责修建道路和桥梁,播种和收割粮食,在农村勘测和维持治安,赢得了罗马行省臣民的尊重和爱戴。……。旅行和贸易自由,货物免除关税,交易者只需缴纳港税。从奥古斯都时期开始,罗马的道路上有越来越多的旅行者,包括商人、官员、学生、游历哲学家、银行和运输部门的押运员,在大城市间往来不断。

条条大路通罗马。大破之后的大立容易,但是掌权者有多大的视野和胸怀,这份和平便会持续多久。并不是所有后来者都像第一任帝王一样勤勉和自由,他留给下一任的统治体制是腐化,还是灵活,至关重要。

他们发展了日常生活的诸多方面:公路系统、邮政服务系统、充足的食品和用水供给,我国秦朝虽然完成了统一,推动了历史的进步,但是秦皇的心思花在长生不老上太多了。

10、从奥古斯都开始,罗马的艺术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官方的艺术。这个时期大多数的建筑和雕塑属于公共设施,由国家出资,为国家服务。……。维吉尔在生命的最后十年,倾力撰写了一部歌颂罗马继而也是歌颂奥古斯都的史诗,就是那部世界上最伟大诗作之一《埃涅阿斯纪》。一系列伟大的诗人都把他当作是自己的老师,但丁、塔索和米尔顿只是其中的几人。

奥古斯都带回的和平和繁荣,让人们对他感恩戴德,普遍感觉一个新纪元就要开始了,开始坚信罗马人是世界的统治者。

值得一提的是,维吉尔热爱歌颂农村的生活,虽然不否认农民的疾苦,但是仍相信农村的生活才能带来真正的和平和满足,有兴趣可以看一下《牧歌》和《农事诗》,有专家推测这是皇帝给他的政治任务。

历史总是在战争和和平中交替,我们的使命是维持和平,让我们的子孙远离战争的摧残。

古罗马地图,选自网络

11、许多后来的民族力图重现罗马人的成就。……。利用文化的统一来支持政治的稳定很快就成为美国成长的一个特征。实际上这个年轻的共和国所具有的许多政治特征都是由其缔造者从罗马借鉴过来:美国的参议员和众议院就是基于罗马的元老院和平民会议设立起来的,而联邦政府和州政府的分离反映了罗马人中央和行省统治的区分。

可一个是帝制,一个是共和制;一个是区域政治,一个是全球化的挑战。

12、奇怪的是,如果有谁对奥古斯都的成就曾有过丝毫的怀疑,那人就是奥古斯都本人了。罗马作家和闲谈者斯维托尼乌斯讲给我钔一个故事:皇帝临死前让一个奴隶拿来一面镜子,以便他能够梳头。他看着镜子中的自己,然后转身问左右的朋友,“请告诉我,我在生活喜剧中的表演是否很出色?”

一个有作为的人,一个有思想的人,一个可敬的人。

13、罗马人在建筑和工程技术方面取得的成就对后来建筑风格的发展产生了持续的影响。对拱、內拱和穹顶的应用,为日益增大、结构复杂的建筑提供了可能。……。公元前1世纪时人们发明了混凝土,对应力和反应力的了解越来越多,罗马的建筑师们就能够试验各种精心设计的新形式,其中的许多——像筒状穹顶和穹窿顶——就成了西方建筑的传统。……。水道系统是罗马人给人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技术成就之一。庞大的管道网每日为罗马城输入数以百万加仑的水,用以供应公共喷泉和浴池之需,并为富人的私人住宅提供水源。同时一个被覆盖的街道下水道系统也被建成,淘汰了从前随处可见的开敞的排水沟。这些明沟在中世纪又重新出现,因为许多罗马人的工程技术失传了。

对于建筑施工出身的读者我,真是有点吃惊。

过剩的人口,使公寓大量出现。而且建筑高度有了法律限定,避免危房出现。但是建筑坍塌和消防火灾始终存在,还有喧嚣的噪音,拥挤的交通,肮脏的街道等城市病,开始成为作家的讽刺对象。

14、很少有什么主题会像罗马帝国的衰亡那样被如此多地加以讨论。……。一个关键性的因素是军队日益增长的权力和变化无常的特性。……。军队并不效忠帝国,没有理由捍卫罗马人的利益。……。军队在选举新皇帝的问题上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关键。既然军队本身多不是由罗马人组成的,所以很多皇帝也不是罗马人。3世纪和4世纪的统治者中有非洲人、色雷斯人、叙利亚人和阿拉伯人——这些人并不感觉到有什么充足的理由把罗马的利益看得比自己和自己人的利益还重。

政治体制永远是一个新话题。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历史长河,洪流滚滚。

不管是内斗还是外斗,都会影响农业和经济,当平民无法正常生活甚至生存,反抗便会开始。

集中和民主共同维持着社会管理的稳定,任何极端都是具有毁灭性的。社会管理者喜欢各种思想者的理论,但是成熟的社会管理者会在各思想家的理论中找到平衡,关键是结合社会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因地制宜。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正是社会阶层的确存在并且拥有流动性,才是社会秩序与自然法则的融合。我们普通人应该做的,不是恩求管理者普降恩惠,而是加强学习,改变自己,去适应这个法则。

不单是拥有财富等物质,还必须同步自己的精神认知,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15、由于两位皇帝的努力,全面的崩溃被阻止住了。他们一位是戴克里先,于283年到305年在位;另一位是君士坦丁,于306年到337年在位。两人都是出色的组织者,认识到惟一拯救帝国的办法就是在社会、管理和经济等每一方面对帝国做出最有力的控制。(因为集权),皇帝自己再一次成为帝国的焦点所在,为了避免遭到暗杀行刺,戴克里先从未在公众场合露过面。结果是发展起一个精致优雅的宫廷来,实行许多繁复的礼仪,而皇帝对闪族神祗的信仰使他得到一种宗教权威。

罗马发展到这一步,跟我国的封建王朝开始相似,宫廷,礼仪,真龙天子,君权神授等等。

16、在建筑和雕刻方面,古典的形式和风格越来越被舍弃。写实主义的人像刻画和自然的衣褶被忽视了。雕刻家们不再试图在他们的浮雕作品中表现深度或真实感。这预示了中世纪早期的艺术。这些艺术变化显示出整体上对古典思想的摒弃,这和对斯多噶主义和伊壁鸠鲁主义兴趣的递减及对东方宗教礼仪的新的热衷是取向一致的。

理性思考的自信和宗教信仰的敬畏就像白天和黑夜,是并存的,也是转换的,历史如此,对于我们个人的精神发展也是如此。阴阳本就是一体,也没有完全的均衡,从来都是此消彼长,不走极端。

17、基督教的出现和最后的胜利不在次章讲述范围内,但其作为帝国官方宗教的显现为终结古典时代迈出了最后和决定性的一步。异教艺术、异教文学和异教文化作为一个整体,是基督教所强烈反对的势力和存在。然而即使是那些与异教不共戴天的早起教会长老们也掩饰不住自己对这一伟大文化传统的失落所表现出的悲哀。

古典精神依然存在,并且后期会在文艺复兴中得到再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世界人文简史——文化与价值》读书笔记4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chgh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