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雨花台区翠竹园社区互助会
南京翠竹园社区互助会于2009年萌发,2013年成立南京雨花翠竹社区互助中心,2015年成立南京互助社区发展中心,以相信、参与、承担、互助为价值观,以丰富居民生活、挖掘社区领袖、倡导社区结社、提升公益意识、提高幸福指数为愿景,以促进居民的参与感和志愿者精神,促进家庭社会向社团社会转型为使命,是一个致力于社区互助参与营造的专业社会服务组织。
翠竹园社区是位于南京市雨花台区的一处高档小区,共有居民3000多户8000余人。社区本身拥有完备与配套良好的文化娱乐体育设施。然而,与大都分城市居民小区一样,社区往往只是居民地理上的住所,居民缺乏彼此的互动与联系,而呈现冷漠与疏离的状态,社区良好的硬件设施并不能充分吸引居民的广泛参与。基于偶然的机会,社区的网球爱好者在社区论坛召集成立了网球俱乐部,创立了社区的第一家自组织。随着网球俱乐部的扩大,参与者的其他服务需求和参与热情亦被同时激发了。在社区领袖吴某的倡导下,翠竹园社区从2009年开始成立了社区互助会,成了居民间互助的平台。2011年社区互助会注册为民办非企业组织,拥有了法人资格。2013年进入南京市雨花台区社会组织孵化中心孵化,成立了南京雨花翠竹社区互助中心。2015年成立南京互助社区发展中心。
由翠竹园业主自发组织的社区互助会借鉴了国外成熟的社区营造模式,为愿意提供帮助和希望得到帮助的邻居提供平台,鼓励邻居之间架起一座信任、参与的桥梁。翠竹园社区互助参与模式秉承"相信、参与、承担、互助"的价值观,以两大原则、四方联动、五大运营规则为指导,通过生活杂志、微信公众号、互动吧等立体化传播渠道传递社区信息,以现代化的管理模式进行社区营造。同时提出"四方平台"概念,即翠竹园社区居委会、业主委员会、仁恒物业、社区互助会四方联动,齐抓共管。
社区互助会自成立以来,举办了多项大、中、小型活动。互助会中的社会组织从成立时的一个互助式的家庭教育小组--无敌少儿团,发展到现今拥有九项社区营造产品和一个微中心的规模。九项社区营造产品包括无敌少儿团、小小建筑师、明志书屋、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彩虹屋、社区沙龙、社区学院、居家养老、社区帮扶社区,这些社区营造项目与各种人群的生活紧密联系,深受社区内居民的喜爱。
社区微中心是一个由社区内十多个小小建筑师和他们的家长以及二十多个大学生志愿者在社区内一个不起眼的地方打造出来的100多平方米的精致、有趣的社区交往中心WeCenter,功能已经涵盖书屋、茶文化交流、老年书画、居家养老、美食课堂、社区厨房、社区组织发展等。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参与进来,WeCenter的活动越来越多,如国学俱乐部、老人微信学习班、四方平台会议等,各项活动和沙龙层出不穷。
为了推广互助会模式、促进中国社区发展,2013年12月,互助会按照ISO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要求,正式出台社区互助会操作手册1.0。2014年10月,互助会进驻南京大方社区。在操作手册10指导下,大方社区现有社区组织47个。2015年6月,互助会进驻无锡太湖国际社区,在3个月内先后成立40余个富有活力的社区自组织;2015年11月,互助会成立镇江市社会组织发展促进中心,为支持型社会组织和专项型社会组织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服务。2016年,对成都市社区总体营造进行经验交流与技术指导。2016年研发发布社区互助会操作手册2.0,指导全国2000多个社区实践社区互助参与总体营造模式,让更多的社区居民拥有更幸福的生活。
"常乐小居"蜗居老人精神关爱项目
实践社区: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xx社区项目概况
社区有很多因住房条件限制,不得不住在车棚的特殊群体"蜗居老人",这些老人的生活环境单一,多以与周边同群体老人聚集聊天为主要娱乐活动,随之产生的是车棚周边的噪声扰民问题;为丰富蜗居老人的精神生活,同时解决噪声扰民问题,社区利用小区空闲资源打造长者休闲活动空间"常乐小居",为蜗居老人开展精神关爱项目。
项目特色:特殊性,项目重点关注社区特殊弱势群体蜗居老人的精神需求。该群体老人因生活环境的特殊性,较之普通老人的生活质量存在一定差距,特别是在精神生活方面比较匮乏。项目针对老年人心理层面的关爱和服务进行介入。
共享性,利用小区空闲资源,对空间进行功能营造,建立新的长者休闲娱乐场所,并将资源共享给蜗居老人,提升该群体老人的精神生活品质。
融合性,项目除空间营造外,通过专业小组工作方法,开展蜗居老人互助小组活动、社会交往小组活动,加强长者的情感支持,同时使社区特殊长者感受到社区关爱之余,也促进居民之间的相互融合,改善邻里关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