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父亲编席

父亲编席

作者: 人生还有50年 | 来源:发表于2020-11-10 14:13 被阅读0次

今日读“卢蒙故事”公众号文章《老粉皮--粉皮之乡》,提到了老家东安乐村的相关信息:“后来老王家从山西跑村东又立了个村,看这名不错,也叫了‘安乐村’,为了有所区分,这里便叫了‘西安乐’。不过东安乐人的‘安乐’法和西村的人不一样,人家家家以编席为业,出来的席子和西安乐的粉皮一样有名,上东能卖到青岛呢。”由此怀念起父亲编席的事来。

父亲编席,似乎从来如此,天经地义,如我们每天吃喝一样自然,如我们每家床上都铺了席子一样常见。从我出生到父亲变老,他似乎每年抽出很多时间,忙乎编席、卖席。

在故乡,这种每家都铺的席子,由细高粱秸做成的篾子交叉编成。先说一下,这个所谓篾子是书面语,土话唤作mi(二声) zi。席子有单人的,有双人的;有纯白席,也有红白相间的花席。姑娘出嫁,婚车就是农用木质小胶车子,铺了棉褥子,上罩着一领大花席;婚床上铺的肯定也是大花席。席的两头编出各种图案,常见的是一溜“卐”字;席的两沿也有图案,是小方格之类;中间是细密的花纹。在集市上,卖席的排成一大溜,就可以看出自家的和别人家的有什么不同:篾子宽,则显粗放,仅可通用;篾子细,则见精功,堪以专用或重用。

席子的原料是高粱秸。高粱本是粮食作物,又分细高型的和矮壮型的。细高的是传统型,田野里一片一片,可随风动荡,很像电影中南方的芦苇荡,也是张艺谋电影《红高粱》里典型的场景。这种高粱的秸有红白之分,高粱米也因此分成红白两色。勤苦的农民总是物尽其用,把它的秸秆升华成一领一领的席子铺到千家万户的床上。矮壮的高粱是后来优化的品种,粮食产量高,抗倒伏,但秫秸不堪大用,只能盖房顶。

一年之计在于春。我在想,当年的生产队一定是考虑到了编席户的需要,每年都会种一些高个高粱;土地承包以后,父亲也应该是在每年开春的时候,就在思忖该种多少高粱编多少席了。一领席可以卖上三五块钱,一年靠这个也能换个三五十块钱。这是家庭各类收入之中,仅次于养猪卖猪,而优于养兔子卖兔子毛、养鸡卖鸡蛋等项目的大项目了。

编席的流程颇为复杂。每年秋天,收获高粱砍倒秫秸打捆运回家,把地里的耕种活计忙完后,农民开始了农闲时光。编席的人却停不下来,他们扳倒倚在墙上的秫秸个子,把每根秫秸扯掉叶子,选出身个修长、粗细合适的放在一堆。然后,拿泥刀(一种刀身窄长但不很锋利的刀,是编席重要工具之一)一根一根、一个骨节一个骨节地削光叶鞘(这些光溜的秸秆,是否是光杆的原始含义?)。然后,又是一根一根,从头到尾,用泥刀一劈为二。扯叶子、刮骨节这种事,我干过不少。但是劈光杆这事,必是专业如父亲才能干,因为秸秆需要平分为二,以使将来的篾子宽度适中。劈的时候,不光要确保刀在秸秆中心划过,而且两手一推一进,用力而不能纵力,必须拿捏得好。另外,一捆光杆下来,也需要足够的手劲和耐力。由于秸秆劈开以后有锋利和尖锐之处,还要小心防备被刺破或划伤。为此,父亲要在指头上缠块胶布,以作保护。

劈杆子之前是原料的粗加工,之后是细加工。高粱秸能编席,主要是利用了它坚硬而有韧性的表皮,其内中其实是软软的瓤子,所谓“外强中干”“外实内虚”“外强中空”是也。这便与竹子极为相似了。竹篾也可编席,我们这个地方不长竹子,就开发出以高粱杆为原料的席子。细加工的第一步,就是让篾子和瓤子分离,就是刮篾子。先是将劈好的杆子再打捆,扔到大汪(大水洼)里泡两三天(想不到吧?)。这一步骤的意义在于让硬的部分更有韧性,让软的部分更加绵软。然后,捞将上来,空掉水,趁着湿润,父亲坐在墩子上,地上垫个木板,一脚踩住泥刀,将半拉半拉的湿杆条放到刀刃上,然后用力一抽,刮去不中用的湿瓤子,甩出一根薄薄的篾子。一根一根地刮,瓤子积了一大堆,篾子也就抽出一大绺子了。

细加工的第二步是熏篾子。将一张席需要的所有白篾子,挽起来放进一个倒扣的大盆里,点一碗硫磺放进去,硫磺泛出蓝色的火焰,发出刺鼻的气味,冒出缕缕青烟。放好后,盆四周用土密封,熏他一天左右(又没想到吧?)。硫磺是个神奇的东西,它熏过以后的篾子,就如同现如今人蒸了桑拿,变得又白又好看。

父亲会找到或收拾出一间空房,七八平米见方,地面平整,打扫干净,预备好茶水,蹲在那里专心编席。席从中心编起。按照心中席的尺寸大小,选出几条长篾子竖着排好,然后再选几条横着间隔排入,扣紧。如果是花席,则横竖篾子选红白不同颜色。接下来是连续的过程:右手从一溜子篾子中抽出一条,夹在二三指中间,与左手同时翻动地上的篾子,把手中的篾子编进去,扣紧。一条条,一格格,篾子在手指间翻飞,席子在身子下慢慢铺开。

这个过程看起来是个简单的过程,其实不然。每抽一根篾子,大概要多长,放在哪个位置,是要随时考量的,不然最后七长八短,不能物尽其用。其实如同作画,是胸中有丘壑,渐渐成图形。尤其编到后半部分,是要编花边和收口的时候,每放一根篾子,席上篾子抬起和压下的间隔不一样,要又快又好,就必须丝毫不差。这样编到最后,等席面全部编出后,整整齐齐地留出三寸,切掉边头。把席子翻过来,将留出的三寸篾子折过来,用剪刀尖辅助,一根一根依次插进席缝里。再修剪一下边角毛刺,一领新席就编成了。

父亲蹲在那里,重复着这样的过程,一编就是半天,吃饭后接着编,夜以继日,任凭外面鸡飞狗跳,刮风下雨。一般一个集空5天(农村5天一逢集),能编出三五领席。十天之间,就有七八领新席编成,打着卷,立在一旁。

卖席是价值实现的过程,是收获的时刻。席编得多些好些,是为了卖个好价钱。为了卖个好价钱,更要早早地出门赶集,排在席市上,在冷风里站着蹲着坐着,等人走来过问。还要看行情如何,需要讨价还价。有时候价钱不好,就推回家里先不卖。这个葛沟集的价钱3块5不满意,就隔几天赶汀水集争取卖上4块。为了卖席,父亲赶最近的葛沟集最多,单程6里路。更远的沙汀18里,汤头25里,汀水我不知道有多少里,都去过。从秋后开始准备编席算起,到把所有席都卖了,就到年根了,可以拿卖席的钱置办年货了。

卖席也是片刻奢侈的机会。如果席子出手,得了十几二十几块钱,除了买些家中必需品或年货,父亲还可以到露天餐饮摊位前坐下,打上二两酒,割上二两猪头冷肉,买一斤锅饼,饕餮一番。这是长期劳作换回的一种异常充实的满足过程,是一年中难得的口舌享受和心灵放松,多花的一块两块钱,母亲绝不过问和计较。

跟着父亲赶集,尤其是跟着父亲赶集卖席,对我是充满新鲜好奇的过程,是满足好吃好喝好看欲望的过程,同时又是十分辛苦和煎熬的过程。单说这辛苦和煎熬。我要早起不说,还要走很远很远的路。葛沟6里还比较习惯,有一次赶汤头集,单程25里,来回50里,虽然是父亲拿车推着我,但我是真正感受到了路漫漫,感受到了披星戴月。躺在车篓里,天上的星月一动不动,路边的树木慢慢后退,好像无穷无尽。在集上,等人问价也是个漫长的过程;不管卖成还是没卖成,总有一段时间父亲去干别的事,让我看车子,然后也是漫长的等待。

那个时代,真的是时光很慢。那个时代,真的是日子很难。那个时代,父母真的是太不容易了。

相关文章

  • 父亲编席

    今日读“卢蒙故事”公众号文章《老粉皮--粉皮之乡》,提到了老家东安乐村的相关信息:“后来老王家从山西跑村东又立了个...

  • 编席

    从淀山湖边经过,不时见到一丛丛,一蓬蓬,一片片低矮的芦苇在寒风中瑟瑟抖动的样子。还有那风中飘忽的芦花,像把掸子竟然...

  • 编席(草稿)

    从淀山湖边经过,不时见到一丛丛,一蓬蓬,一片片低矮的芦苇在寒风中瑟瑟抖动的样子。还有那风中飘忽的芦花,像根掸子竟然...

  • 父亲的自行车

    最近 父亲自己在网上买了一块手表 记得80年代 母亲差不多在生弟弟的那几年 父亲编筐编高粱席 和爷爷推上满满一小车...

  • 伊朗“编席城”诞生

    据伊朗媒体周六(6月23日)报道:伊朗Minab城市被伊朗国家文化遗产、手工艺和旅游部门宣布为“national ...

  • 2017年StarCitizen星际公民年度图文报告(已汉化)

    小编:DonnyJin 图片翻译:席拉克译

  • 再谈故乡人的手艺-编席匠

    编席匠,通俗地说就是专业从事用高粱或者是芦苇秸秆儿编织席子的工匠。在我国,编席匠有很久的历史,可追溯到西汉时期。在...

  • 我的语文教学小尝试

    彭婆小学 席巧辉 新学期用的是部编教材,假期培训也学了如何运用部编教材。根据部编教材的编者意图,结...

  • 聊斋之席方平—阴间复仇者

    席方平是东安(今湖南永州)人,父亲席廉生性憨直,与大财主羊家不睦。羊某死后数年席廉得了重病,弥留之际说道:“我命不...

  • 2021-09-17

    今天县教研室席利平老师冒雨给我们传经送宝,席老师句句精辟。她对部编教材的解读系统,透彻,深刻,为我们今后的教研活动...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父亲编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lvdb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