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这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因数、倍数,同时学习了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基础上学习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学习找出两个整数的最小公倍数,同时为通分和学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做准备。
整体来说,林老师对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把握清晰、环节设计合理,以学生主动探究为导向,促使学生由浅入深的建立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同时,通过一系列的练习,引导学生去发现新的知识点,在巩固的过程中进行进一步的挖掘,即发现“两个数的公倍数是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倍数”、“两个数成倍数关系时,大的那个数是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等等。
在这节课上,特别深刻的的几个部分是:
一、课堂伊始,林老师将例题改编成了故事情境,通过解决“什么时间才能要到账呢?”这一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学生十分主动的寻找和思考方法,并在日历中圈一圈,画一画,找到了共同休息的时间为12日、24日,这个改编将枯燥的例题变得灵动,还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例如:在理解“上三休一”是在找4的倍数,“上五休一”是在找6的倍数。同时也为后续老师提出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做了铺垫,即:追问非常急的话几号去?学生很自然就想到了12号,也更容易理解最小公倍数的概念。
三、练习环节的游戏非常有意思。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对本节课的内容也进行了巩固,间接的使学生认识到,我们数学的学习也可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和现象。
总之,林老师这节课给我最大的感受是,这是一节很扎实但又不失趣味性的课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