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老妈那听说了几件挺有趣的事情。大家印象中都觉得过分节俭的舅妈竟然主动报班去学瑜伽,要知道在边城小镇,有这样生活习惯的年轻人都不多;一向标榜自己最孝顺而且的确照顾最用心的小姨,有点想和姥姥分开生活一段时间,但怕姥姥多心不敢说。
好多时候,有点不太地道的是,家里一群人觉得重要的不得了的事情,争执不休的事情,我常常第一反应是好笑的:真的是一群可爱的老小孩。当然,他们也是真的在意。笑归笑,大多数时候,我还是帮他们断断「官司」,捋捋思路,我妈常常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
聊多了会发现,不论我自己的问题,还是他们的问题,很多时候本质的起因都是一样的:我们常常带着限制去思考。这个限制有可能是时间上的,情感上的,财富上的,甚至是好多限制在一起。比如,我们会记得某某某在何时说过某句话,所以当下才有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可是,那个人说某句话,是在过去的情境下,现在他的想法可能变了,或者现在其实可以直接再沟通。但我们常常意识不到,所纠结的问题,其实是自己编出来的一道某某条件下的问答题。
这两天也发现了一个自己在工作上甚至是关系中的模式:我希望或者认为自己是某种人,所以我要以此为标准去判断如何做一件事。这个习惯的结果就是,即便是一件我不想做的事情,为了这个人设,即便是牺牲什么我也要做到,没想过,其实我也是「流动」的,可以选择每个当下如何去过。我是谁,并不由我做了什么事情去定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当我如同水滴一样融入生命的河流时,「我」存在,也不存在。
生活的形式不等同于我,内容也不等同于我,所以什么都可以,怎么选都可以,只看当下如何发生。困了就睡,饿了就吃,享受作为人类能够思考的乐趣,也享受作为动物臣服自然运转的自由。
2019/10/10 (253/365)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