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伏天,闷热天,吹着空调望蓝天。坐在空调室里的我,半躺在竹躺椅上,边品茗,边闭目养神。
朦胧中,突然被“快来救人啊,田众哥掉进水井里了”的呼叫声惊醒,我一激灵坐了起来。
噢!想起来了这是发生在60年代,全国大学毛主席著作高潮时的一个真实故事。听爷爷讲过的。
当时,我的祖辈上初中,秋忙假回家参加劳动。那时因为队里穷,冬播小麦,主要以施土肥为主,化肥为副。
为不误农时,一般都提前把土肥运送到当年安排种冬播小麦的田间地头,先堆成大堆。也有的干脆把高温堆肥,沤制在田间或地头。
待秋作物收获后,用架子车盘开,一教两行,扒成小堆,堆距3至4尺,然后用铁锨,把一堆堆土肥均匀撒开。
再用拖拉机或耕牛,深翻耙磨,把土肥掩埋在地里,择机开耧下种。
那时大队部的高音喇叭里,一天到晚都在反复播放着:“收了工吃罢了饭,老两口儿坐在窗前呐,咱们两个学毛选。老头子,哎老婆子,你看咱们学哪篇?我看咱就学这篇,你看沾不沾?”
“……老婆子哎,老头子哎,咱们学学愚公移山,正对了俺的心愿。”
“毛主席号召咱大幅度来增产,咱队的土地薄有人说不沾闲,学习了这篇文章力量大无边,自力更生战胜困难夺呀么夺丰产。”
“学了一篇又一篇,咱们一字字一行行,句句话儿,都记心间。老头子我要来挑战,老婆子我来应战,建设咱新农村看谁最领先……”
再加上每天都要向毛主席他老人家,“早请示,晚汇报”,“三忠于四无限”。学毛著活动真可为,是热火朝天,如火如荼。
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广大革命群众,丢掉了私心杂念,不图名不图利,一心为集体,比贡献,做好事的先进模范事迹层出不穷。这就是那个大学毛著时代的真实写照。
一天,生产队长安排“三秋”(秋收、秋耕、秋种)生产时说,“眼下我们队当前的主要生产任务,一是秋收,对已成熟的庄稼要及时收回来,做到颗粒归仓;二是出粪坑,把那两个已积满土肥的坑里的粪,抓紧时间出出来,凉晒干后送到地里;三是盘大堆粪,对已腾开茬的冬播地里的大堆肥,也要在近期盘撒开,及早深耕,耙磨,保住口墒,踏着底墒,以利下种,确保小麦一播全苗。”
“要求社员们,在这一阶段时间内,集中精力,出满勤,出大力,搞好生产,为国庆献厚礼。”
散会后,两个生产小组长,凑在一起嘀咕着,争论着什么,后来又相互拍拍肩膀,笑着走开了。他们究竟是要干啥呢?且看下回分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