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通孔024新唯识论

通孔024新唯识论

作者: 玩哲 | 来源:发表于2025-03-19 06:52 被阅读0次

我们中国哲学我想完全可以用本体论或者叫本体这个词,只不过下次大家心里面有明白,对本体的探讨可以有很多种方式,不一定非得要采取像西方哲学那样的一种逻辑原理,不管你是静态的那种理念论,或者是动态的辩证法,在这之外,哲学还有广阔的天地,本体是一个更大的问题域。

所以,我愿意接受这个范畴。我觉得熊十力讨论体用论、新唯识论的时候,他讲的本体是接着中国传统哲学的语境讲,在西方哲学的语境里面也同样可以使用。

海德格尔不说西方哲学,从苏格拉底就开始忘掉了,忘记了存在,讲得也是这个道理,你忘了你原来要讨论的所以然者的终极存在,结果在你构造的形而上学系统里面折腾了2000年,所以,他说对存在的遗忘,要重新给哲学奠基。

我想我们有了这么一种比较以后,我们有一个大致的一个共识,本体是一个更大的讨论存在问题,讨论事物的本来本然这样的一个大的问题域。那么,中国哲学完全可以讨论这个问题,熊十力恰恰就是在层次上,在广义的关于终极存在,关于实在,关于人的绝对存在的层面上来讨论问题,他说的是这个问题。

那么,就是说他对传统本启蒙的批判,我用比较简短的时间把这块说一下,因为咱们前面已经讲过这个内容,就可以理解。熊十力有几个不同一的观点,就是他在写他的新唯识论和这个体用论的时候,我把他的著作里面相应的对传统本体论,这个传统就是在他之前的他一一作出批评的,主要有这么几类,我拿出来让大家看一看,你通过前他的批判,你可以了解他下一步他自己说的,到底在什么意思上讲。

第一种,他是批判现象本体论。

比如说,我们说他新唯识论是从旧唯识学出来,旧唯识学中的阿赖耶识,就是一个现象,阿赖耶识是人与生俱来的种子库,我们在轮回流转当中不断显现,又不断得到熏陶,只有再转识成智的时候才能够完全突破。如果在现象界的话,阿赖耶识是决定因,熊十力对这个是激烈的批判态度。

我前面两章,跟大家讲的好像都是这个东西,引申一下的话,他对现代那些科学试图把缘起电子作为一切存在的决定,因或者是最后都是不同的意见,比如讲缘起电子,他根本不同意拿这个来做这个现象本体,要再扩展一下的话,它对我们一般讲的唯物论唯心论,这些他也都不同意,认为这都是在现象世界本身寻找这个原因,现象世界本身是没有决定因的,所以,这是它的第一种对现象本体是批评态度。

他的第二种批评比较多的就是空寂本体论。

或者叫那种虚无本体论,这是了主要针对的是佛教道教,佛教老讲空寂,讲缘起性空,阿赖耶识是现象界的本体,但是转身成智以后是真如显现,但是真如的显现不是在自显性,而是破除污染之后的结果,所以,真如是不起作用的,是无为法。

这是熊十力所不能同意的。因为这样一种哲学观或者叫本体论,对现象世界的意义无所肯定,比如说君臣父子,这些没有得到有价值的肯定,有人说佛教最讲平等,三界平等、圣凡平等,更不要说男女平等了,说你看你儒家,男尊女卑、夫为妻纲,好像佛教这一块讲的更有意义,可是你仔细想一想,佛教在终极层面上它是空,现象都是缘起。

我不说中国化佛教中国化,佛教后来变就是从正宗佛教来说,终极原因是空,现象世界这些都不起作用,没有最后意义。所以我们说,在这一点上佛教是无所肯定。反而,儒家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肯定。因为我们平常说我们结婚生子有家庭,有比如说我跟我的老婆孩子,从儒家的观念来说,这个是具有永恒意义的。可是在佛教看来,他们都只是你解脱路上的这种缘分,没有终极价值,如果我有一天告诉他们是这样,他们会很生气的,觉得太没有意思了,我们跟你在一起是从生到死,我们觉得这种真情实意,结果发现缘起性空,你只不过是借我们为缘而已。

假如说熊十力承接的是历史传统儒家的观念,这一切都是天道流行的产物,君臣子父,包括我们师生,我们师生一场也有永恒的意义,过去说一日为师,师道尊严太厉害,但是确实具有意义,要知道佛教缘起性空,在终极层面上,我们都是都要被舍弃的。

熊十力还批评一种本体,超越本体论。

我这个是对应着我前面,讲的那几个思路的,外在的超越,我刚才说最终会讨论“无极而太极”,你不可能去讨论寻找到本源问题,普遍规律问题,那么,最终你必然要讨论超越的东西,它不可能完全是现象界的琐事。

那么,这个超越比如说印度,佛教所批判的传统的印度的哲学,比如说吠陀和后来的印度教,都是强调这个神我论,梵天创造,那种理论肯定跟西方的神创论比较近似。这个是熊十力所不同意的,就是不同意这是它是一种外在的一种超越。

第四种熊十力,不同意的传统本体论,就是认识共相论。

传统形而上学的那一套,我们现在最容易产生歧义的就在这一块。

至于本体是怎样的一个物事,那是我们无法措思的,这是按照中国传统的乳佛教都是这么定义的,就说良知你不能想象,因为良知是一个呈现,它不是想象的东西。

我们的思维作用是从日常的经验里面发展来的,一向于所经验的境 ,恒现似其相。这就认识那意思上的,比如说我们见红是红,白是白,见桌子在我们理念当中形成这么一个相。

因此,即在思维共相时,亦现似物的共相。

——《新唯识论》

共相就是超越具体物象。比如说我们讲一多,同异,这样的词所代表的无所指的,它是一种共相的相,所以,我脑子里面想一的时候并没有一个一,但是你不要把什么都搞成形象化思维,理性思维本身也是一相。 所以,那是认识共相说。

若思维本体时不能泯然亡相,即无法亲得本体,只是缘虑自心所现之相而已。

你要思考绝对的存在,本身我们说认识我们自己的时候,不仅是形象不可得,连那个共相,也不可能。形象会滞着你,共相同样也会滞着你,比如形象是天地人物感性经验的层次,那么,这两个层次同样都不是本体,所以,他反对西方人讲的抽象本体论,实际上就是批判传统形而上学。

熊十力对同时代的他的那些同事也是好朋友,像冯友兰,跟金岳霖,从哲学观点上是完全反对。也就说金岳霖和冯友兰把共相当成本体,是完全错误。因为他说的是“无极而太极”的东西,当然是不可以共相的。

有人说整个认识论对它失效了,当然失效了,因为它本来就不是我们对象化认识,它是一个呈现。牟宗三在他的回忆录里面,写到自己为什么从学一般哲学转到跟熊十力当学生,归于宋明儒学,归于儒家哲学,因为他跟熊十力有一次参加活动的时候,熊十力就说了这么一句话,说良知是真真实实的,而且这个是个呈现,需要直下自觉肯定。

当然他对传统本体能批判,并不意味着他不讲本体论,他对那种现象非本体也是批判,觉得那些不讲本体论就像小孩,不去追根究源,那么,下面他就是展开自己的追根究源之旅了。

好,各位同学,咱们接着上课。下面我把熊十力的新唯识论体系剖析的,第三个引言,就是熊十力本体宇宙论的确立。

熊十力的新唯识论或者是后来的体用论,他的体系如果从逻辑上讲,他第一开始应当讲本体的转变,但这个本体是宇宙的本体,它创生万物什么体用不二,但这个东西从哪来?

从熊十力新唯识论前面的明宗唯识来,明宗唯识是从旧唯识学的唯识转变过来的,所以,我加了个引子,就是熊十力宇宙本体的确立。旧唯识学讲万法唯识,修养就是转识成智。所以,它实际上是一个修行者的哲学,也就是现在讲的物质现象归到心理现象,心理现象,这个是一个大纠结。大纠结,轮回流转。

一般人就到这结束了,只有特殊的人才能够转识成智,通过佛的教导,通过学习经典,通过老师的指点,这是成智,这就是万法唯识,我们受这里面的种子(识),就是一熏陶一个,然后他又他不断地升发出去,最后有熏陶进去它发出去,然后受到熏陶又增加,就这么一个叫轮回流转,旧唯识学就是修行。说你通过熏陶有一天终于转识成智。

相关文章

  • 《大乘百法明门论》浅述 之缘起

    百法明门论是唯识宗、唯识学入门的书籍,因为在唯识宗当中有很多经论,被称为六经十一论。这部论就是入门的。虽然它很短,...

  • 大乘百法明门论(一)

    隆谦法师《大乘百法明门论》讲座 第一讲2018.06.17于圆通寺 这部论认为是唯识宗、唯识学入门的书籍...

  • 读《返本开新一一熊十力文选》

    高瑞泉之序言: 他的新唯识论,用唯识学破唯物论,以空宗破有宗,最后以易学破空宗。 熊十力不但认为意志是人格的核心,...

  • 华严宗祖庭经论释义八 识 规 矩 颂 新 注

    唐·玄奘 造 马友生 注 序:玄奘法师为了让后来者学习《唯识三十论》(《成唯识论》),有一个更快的入道门径,他根据...

  • 唯识三十颂讲话,慈航法师

    叁、唯识三十颂讲话 《唯识三十论》之本颂系世亲菩萨最后所作,惜自未释论。迨后由陈那菩萨等先后作释,共有十家,而以护...

  • 唯识学:从现在到未来的你

    今日(2018.10.26 夜)学习唯识论,将概要用思维导图总结如下: 佛陀的教学有三个重点: 唯识学 是 从现在...

  • 唯名论和唯识论

    其实这是如何认识世界的问题. 唯名论的意思就是共相是不存在的,共相没有显示性,而唯实论则认为共相是存在的.那么进一...

  • 浅聊唯识论

    世间什么书都好读,唯有佛教的唯识论,太难理解了。法相唯识为佛学中最精粹之学问,过于繁琐的义理和复杂的名相,读起来很...

  • 成唯识论2

    “又为开示:谬执我法,迷唯识者;令达二空,于唯识理,如实知故。” 解释这个《唯识三十颂》还有一个道理,就是他们对于...

  • 成唯识论4

    【如是诸相,若由假说,依何得成?】 如是,上面这样许多的我相和法相,设若照你们唯识家的都是由假而说的;那我们倒要请...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通孔024新唯识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imvm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