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礼记·檀弓上》6

《礼记·檀弓上》6

作者: 阑珊一暮 | 来源:发表于2022-04-16 00:48 被阅读0次

晋献公将杀其世子申生。公子重耳谓之曰:“子盖言子之志于公乎?”世子曰:“不可。君安骊姬,是我伤公之心也。”曰:“然则盖行乎?”世子曰:“不可。君谓我欲弒君也。天下岂有无父之国哉!吾何行如之?”

晋献公要杀了他的太子申生。公子重耳对太子说:“太子您为何不把自己的心志对献公说呢?”太子说:“不可以。君父想安抚骊姬(要杀我),(如果我说了实情)这就伤了献公的心啊。”重耳说:“那么你为何不逃走呢?”太子说:“不可以。君父说我想要弑君。天下间哪有愿意接纳要杀死自己父亲之人的国家啊!我能行到哪里去呢?”

使人辞于狐突,曰:“申生有罪,不念伯氏之言也,以至于死。申生不敢爱其死。虽然,吾君老矣,子少,国家多难,伯氏不出而图吾君;伯氏苟出而图吾君,申生受赐而死!”再拜稽首乃卒。是以为恭世子也。

随后,太子派人向他的太傅狐突辞别,说:“我申生有罪,没有听从您伯氏的劝告,以至于陷入死地。我虽然不敢喜欢这种死法,但考虑到我的君父已老,继承人又年少,国家正处在多难之时,而您伯氏又不愿出来帮助我的君父谋划国事;如果您伯氏能暂且出来帮助我的君父谋划国事,我申生甘愿受赐而死!”这些话带到后,申生再次拜手稽首,然后就自杀了。申生死后,被谥为“恭世子”。

(自云:一味的敬顺留取身后名,对国家的利弊参半。如果选择抗争,国家会处于动乱;选择死亡,国家又会继续衰败。而重耳流亡十七年后返回,合诸侯为霸主。申生的做法是对呢?还是不对呢?从礼上讲可为表率,从义上说也是全了义,大义小义都兼顾了。做为太子本身,在当时以死面对是最合适的选择。从容就死,伟哉!申生!以前,这则历史故事,我读过几遍,当时是一览而过。这次再读,感受颇深。在生死抉择时,仍然能清楚的知道,自己为什么生,为什么死,这就是英雄,这就是传承。无数的中华优秀儿女们,他(她)们不论是在战争时期,还是在和平年代,在生死面前,可歌可泣的事迹层出不穷。正如伟人说的:“生的伟大,死的光荣”,这是最精辟的结语啊。)

相关文章

  • 《礼记·檀弓上》6

    晋献公将杀其世子申生。公子重耳谓之曰:“子盖言子之志于公乎?”世子曰:“不可。君安骊姬,是我伤公之心也。”曰:“然...

  • 《礼记·檀弓上》14

    夫昼居于内,问其疾可也。夜居于外,吊之可也。是故君子非有大故,不宿于外;非致齐也,非疾也,不昼夜居于内。 如果一个...

  • 《礼记·檀弓上》15

    孔子在卫。有送葬者,而夫子观之,曰:“善哉为丧乎!足以为法矣,小子识之。”子贡曰:“夫子何善尔也?”曰:“其往也如...

  • 《礼记·檀弓上》27

    天子之棺四重,水兕革棺被之,其厚三寸;杝棺一,梓棺二。四者皆周。棺束:缩二衡三,衽每束一。柏椁以端长六尺。 天子的...

  • 《礼记·檀弓上》18

    子路曰:“吾闻诸夫子:丧礼,与其哀不足而礼有余也,不若礼不足而哀有余也。祭礼,与其敬不足而礼有余也,不若礼不足而敬...

  • 《礼记·檀弓上》4

    孔子哭子路于中庭。有人吊者,而夫子拜之。既哭,进使者而问故。使者曰:“醢之矣!”遂命覆醢。 孔子在正寝的庭里为子路...

  • 《礼记·檀弓上》5

    有虞氏瓦棺,夏后氏堲周,殷人棺椁,周人墙置翣。周人以殷人之棺椁葬长殇,以夏后氏之堲周葬中殇、下殇,以有虞氏之瓦棺葬...

  • 《礼记·檀弓上》9

    邾娄复之以矢,盖自战于升陉始也。鲁妇人之髽(zhuā)而吊也,自败于台鲐始也。 邾娄人用箭来招魂,应该是从升陉之战...

  • 《礼记·檀弓上》10

    大公封于营丘,比及五世,皆反葬于周。君子曰:“乐,乐其所自生。礼,不忘其本。”古之人有言曰:“狐死正丘首,仁也。”...

  • 《礼记·檀弓上》11

    子张病,召申祥而语之曰:“君子曰终,小人曰死。吾今日其庶几乎!” 子张病危时,召来申祥,并对他说:“君子死叫终,小...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礼记·檀弓上》6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iqbs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