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纪0105
原文:
十四年(庚申、前301)
日有食之,既。
蜀守恽叛秦,秦司马错往诛之。
解读:
公元前301年,出现日全食,蜀地反叛秦国。秦国派司马错将蜀侯恽处死,平定了蜀地的叛乱。据《华阳国志》记载,公子恽于公元前308年被秦武王封为蜀侯,那一年,司马错率领十万巴蜀民众,沿江而下攻打楚国,夺取了商於之地。
作为秦国名将,司马错与蜀地很有渊源。
公元前316年,秦国朝堂上爆发了司马错与张仪的战略之争。张仪主张伐韩,而司马错力陈伐蜀之利。在这场辩论中,司马错最终赢得了秦惠文王的支持,率军沿金牛道突袭蜀地,仅用十月便攻灭蜀国,蜀王被降封为侯,巴蜀被纳入秦国的版图,司马错成为首任蜀郡守。此举为秦国开辟了天府之国的粮仓,还在战略上形成了对楚国的侧翼包抄。司马迁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也提到,司马氏“在秦者名错,与张仪争论,于是惠王使错将伐蜀,遂拔,因而守之”。
此后,蜀地不断发生叛乱,司马错等人先后多次前去平叛,这才逐步巩固了秦国的统治。
公元前310年,秦武王派甘茂入蜀,诛杀叛相陈庄,平息了蜀乱,并继续打击臣服于蜀侯的西南部族。
公元前301年,司马错平定蜀侯恽之乱。
公元前285年,秦昭襄王怀疑蜀侯绾反叛,派兵入蜀,诛蜀侯,任命张若为蜀郡守。此后只置蜀郡守,不再封蜀侯。
公元前280年,司马错率兵从蜀地攻打楚国,一举夺取楚国的黔中郡,切断楚国的西部防线,验证了他三十多年前作出的“得蜀则得楚,楚亡则天下并”的战略构想,为数十年后白起攻破郢都扫清了障碍。
纵观司马错的军事与政治实践,他既着眼于蜀地“广国富民”的经济潜力,更洞见其作为战略通道的军事价值。这种全局性的战略思维,使秦国在强化国力的同时构建起对六国的地理优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