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小学同学们绝大多数的人都在打工生活,她们的目标是在县城买个房子,孩子们能在县城读中学和高中,将来能读个好大学。我们那个县城是个十八线小县城,没有任何产业,绝大多的人都是靠劳务输出为生,但房价却不低,平均一套房子大约30-40万,对于收入低的年轻夫妻来说,很难拥有属于自己的房产。
我的中学同学们有一半的人也都在打工生活,她们可能嫁到不同的地区,从事着不同的职业。
我的高中同学们绝大多的人都在县城以上的城市里生活,不管当年高考成绩是好是坏,无论是读大专的同学,还是读重点大学的同学,都生活在城市里,从事着360行李的某一行的工作,多是工程师之类的人。
我的大学同学们绝大多的人都在乡镇或者县城里教书,要么是小学老师,要么是初中老师,只有一个女生现在是高中生物老师。
我的小学同学们都是我同村或者邻村的人,她们都是以务农为主,嫁过人后也绝大多数都是以务农为主,闲散时间去打零工;也有一部分的人,婚后将孩子放到老家,由老人照管,夫妻两人外出开小餐馆或者到工厂里打工赚钱,邮寄回老家养孩子。
我的中学同学们都是我同乡镇子的人,我们操着一样的方言口音,只不过分布在镇子里的不同方向的村落里。一半的同学未能顺利考学到县城高中,因此失学外出打工,她们的命运和我的小学同学的命运一样,都是没有拿到文凭和学历,到外面的世界去只能做苦工,没有任何竞争优势,连去读卫校,她们都没有门路,也没有钱缴纳学费。
我的高中同学们过得还挺好,因为那所高中是县城里的重点高中,那里的学生都是通过中考选拔出来的优等人。至少考试能力和学习能力都很强,人又勤奋,家里条件都还算可以,都能提供基本的学杂费和生活费,所以这一类人的后来的生活都不错,人生轨道基本都在线上。
我还记得有个男同学,他的老家离我的老家相隔十里路左右,但他父亲比较有头脑,在县城里有份稳定的工作,把他姐弟几人都带去县城生活,所以他身上更虎头虎脑一些,没有来自农村的学生们的苦大仇深,一门心思想要考上好大学,改变命运。后来他大专毕业后,去了江浙,再后来在上海买房定居。
还有个女同学,她是我的初中同学,她家里条件很一般,但她初中三年级复习一年后,也顺利到那所高中读书,虽然最终她才读一所西安的大专院校,但她选择了一位好老公,很能赚钱的老公。她老公是她的高中同班同学,婚后日子过得不错,拥有两个孩子和一套大房子。
这两个同学都是极其幸运的人,那个男同学是因为有个考上复旦大学的哥哥,他哥哥后来在上海定居,他跟着他哥哥的脚步也来到上海找工作定居生活。那个女同学她本身就学习成绩很好,从小就成绩优异,而且画得一手的好画。她是个非常有才情的女孩,后来过得好,也挺正常的,她是家里的老大,人一点都不娇气,很有责任感,这种担当延伸到婚后的生活中,她们两口子配合的非常默契,她老公负责赚很多的钱财,她负责搞好家里的一切,让她老公无后顾之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