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自己独坐斗室读书,看到这样一个故事。
唐朝时有一位崇信法师,他的师傅是道悟禅师。他在禅师身边呆了很长时间,天天伺候师父。他觉得日子一天天过去了,师父并没有给他指示禅机心要。
有一天,崇信忍不住对师父说道:“我来到这里之后,师父还没有指示我禅机心要。”
师父却说:“从你来了,我无时无刻不在指示你心要啊。”
崇信问:“你是怎样指示的?”
师父说:“你端茶来,我就喝;你端饭来,我就吃;你向我磕头,我就低头领受。哪一样不是指示你心要啊?”
崇信听了师父的开导,低下头去,很长时间都不说话。
师父说:“见则之下便见,拟思即差。”(这句话就是,你如果当时悟到了就悟到了,如果思量就会有偏差)
崇信在一瞬间,不再思量揣度,一下子悟道了。
接着他又请教师父:“该如何保持悟性呢?”
师父说:“任性逍遥,随缘放旷,但凡尽心,无别胜解。”(这句话就是,逍遥自在地过日子,随缘随份,就用普普通通的凡心,并没有其它的高妙之处)
为了梦想也好,兴趣也罢,我们每天都来简书看文、写文,这是不是也是一个悟道的过程啊!
那就“ 任性逍遥,随缘放旷,但凡尽心,无别胜解 ”吧!
我耳边仿佛响起了阿冗的《你的答案》那首歌,
“向着风拥抱彩虹,勇敢地向前走,黎明的那道光,会越过黑暗,打破一切恐惧,我能找到答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