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孔子感叹说,中庸作为仁德,是最高的极致,人们已经很久没有了。
问题来了,什么是中庸?
因为有一个中,有一个庸,就被世人普遍误解了。中,就是没立场;庸,就是平庸,没个性。大部分人都这么理解,对吧?
那什么是中庸呢,因为有整整一本书专门讲中庸,这里就摘要讲三层含义:
一是程颐说的:“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中”,一会儿再说。这里的“庸”,程颐说,是不易,是永恒不变的真理,永恒不变的自然法则。朱熹注说:“庸,平常也。”所以说,庸,是永恒不变的平常道,是常识。
中庸,首先就是叫你永远不要离开常识。
社会最缺的是什么呢,就是常识!人们总是离开常识。好人会轻视常识,坏人有意要把你带离常识。
陈淳《北溪字义》说:“凡日用间人所常行而不可废者,便是正常道理。唯平常,故万古常行而不可废。如五谷之食,布帛之衣,万古常不可改易。”日用常行的道理,就像穿衣吃饭一样,万古不变。中庸,就是要我们遵循那些简单平常的道理。
第二讲“中”,中,是不偏不倚,无过不及,分毫不差,恰到好处。
做什么事,你做到恰到好处,分毫不差,这就叫中!好像正中靶心一样,射中那红点都不算中,要射中那红点的中心才算中。
我喜欢用那女子的身材来讲中庸。形容说这女子——多一分则太肥,少一分则太瘦——这就是中庸的身材了。所以中庸身材,不是中等身材,是魔鬼身材!
以这个标准看,谁还敢说自己中吗?
把“中”的标准用来要求自己呢。
一是做事分毫不差。比如简单的道理,做什么事要坚持,日日不断,坚持十年,没有一天间断,这算中了。断了一天,不中。
或者说吃饭,说七分饱,就七分饱,这才能保持中庸身材嘛。如果有一顿吃了十分饱,不中!
二是情绪管理,“致中和”——“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从来没有情绪失控的时候,也有喜怒哀乐,但都发而中节,不过分。
每时,每刻,面对每个人,处理每件事,都用中庸之道来提醒要求自己,这就是儒家修身的心法。
第三,再讲讲中庸之道治天下。
“庸”,就是用。“中庸”,就是中用,就是用中,用中道修身,用中道治天下。
“中者,天下之大本也!”
今天全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政治,或者说正常国家的政治,都是在追求中道。政治的中道是什么呢?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全民幸福的最大公约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