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2.03 同 星期四 晴(-2℃/-19℃)
(简书日更84天/总日更473天)

节俭只是一种余闲之后的自我满足和自我的追求,并非是在稀缺下的权衡考虑,得出的结果。
节俭之人并不需要进行真正的权衡,他们与所有生活在资源充裕条件下的人一样,很难体会到1元钱的真正意义。
节俭的意思,并不是因为贫困而产生的自我取舍,而是在有余闲的时候选择进行的俭省和节制,是自愿的行为,而不是因为稀缺,在艰难选择的情况下做出的选择。节俭之人并非真正稀缺资源,他们有正确的价值经济观念指导他们像资源稀缺者那样去做每一项权衡评估,同时每一次省钱行为,对他们而言再次强化了他们对金钱的掌控感,产生的是成就感。但是对于真正的资源稀缺者,同样的省钱行为,他们强化的是自己对资源的缺乏失控感。是痛苦。
缺乏清晰价值观会导致可以预见的失误:同样的情况下,富人会犯错误,而穷人却能够避免。
当然,稀缺心理既然是心理,所以稀缺自然是由心生,是相对的,而非绝对的稀缺。所以弱水三千,只取一瓢,一箪食,一豆羹的颜回并不会觉得资源稀缺。许多仙风道骨的修行者亦然。
节俭之人更多考虑的是,这个钱值不值得花,贫穷之人很多考虑的是,这个该不该花,前者根据环境来选择,后者源于自身的世纪情况,假如我想在有余闲的情况下保持理智,那么将余闲换为可视的物品进行对比,也算是一个方法。
这段话非常彻底的,很好的解决了我前面的疑问:富人也有大把会过日子的,应该是比穷人更具有经济意识才对啊
这段话很好的解释了我先前的疑问,我混淆了“节俭”和“权衡”的概念,节俭是依托环境而言的相对行为,而稀缺权衡是依据自己大脑的绝对行为,所以富人是节俭,而穷人才是真正的权衡稀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