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文学的莫言028

作者: 彧彧青春 | 来源:发表于2025-06-01 12:11 被阅读0次
读书‖文学的莫言028

《红高粱》中的感人的八个片段

1.婚礼轿中的哭泣九儿出嫁时,轿夫们颠轿的疯狂与新娘的悲泣形成强烈反差。轿内腐朽如棺材,珠帘晃动间,九儿的呜咽与唢呐声交织,"像送葬的仪仗"般沉重。这段描写以红白喜事的错位感,隐喻封建婚姻对女性生命的吞噬。

2.罗汉大叔的牺牲为救东家骡子折返敌营的罗汉,目睹日军虐杀后点燃高粱地复仇。他临终前撕咬鬼子耳朵的细节("青紫色的眼珠凸出"),展现了农民隐忍下的血性反抗。其死亡激发村民抗日意识,成为乡土精神的觉醒符号。

3.九儿的临终燃烧面对日军围剿,九儿在高粱地洒酒引燃烈火,以歌声为号与敌人同归于尽。"火舌舔舐红盖头"的意象,将她从被迫出嫁的悲剧新娘升华为自由意志的献祭者。这段死亡场景被莫言称为"最圣洁的毁灭"。

4.高粱地野合的纯粹九儿与余占鳌在月光下的高粱地冲破伦理束缚,"野性交合如两匹发情的马"。莫言用"高粱穗子划过她赤裸的脊背"的细节,将原始情欲与自然生命力融为一体。这一场景颠覆了传统文学对女性欲望的遮蔽。

5.淑贤的殉情抉择当罗汉被押赴刑场时,淑贤穿上当年未及的嫁衣,直面日军刺刀。"胭脂混着血水流淌"的描写,将个人情感与家国仇恨凝结成凄美绝唱。这种"未完成婚礼的补全",暗含对封建婚俗的控诉。

6.狗群啃食尸体的荒诞战后野狗撕咬尸体的场景中,"绿色胃液与血红高粱汁交融"。莫言通过狗群的视角解构战争崇高性,揭示暴力对人性与自然的双重异化。狗道与人道的并置,构成对战争本质的尖锐讽刺。

7.黎明前的父子诀别余占鳌送子参军时,将酒碗摔碎于祖坟前:"活着的人永远不知道死去的人怎样想"。沉默中,朝阳照亮父子脸上的泪痕,展现战争年代亲情与使命的撕裂。

8.火烧高粱田的挽歌为阻日军推进,村民自发点燃世代耕种的高粱地。"火光照亮每张黝黑的脸庞,像祖先陶器上的图腾"。

这种集体毁掉生存根基的反抗,隐喻民族存续的悲壮抉择。

莫言通过上述片段,将暴力美学与乡土抒情熔铸:意象叠加:红高粱、血、火等元素反复强化生命张力;感官轰炸:"唢呐声刺破耳膜""血腥味渗入泥土"等描写唤醒原始感知;视角跳跃:孙辈回忆与祖辈经历交织,解构线性历史叙事。


相关文章

  • 莫言《晚熟的人》

    假日读书:莫言《晚熟的人》(人民文学出版社2020.8.) 几口气读完了莫言先生在201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后出版的...

  • 小丑

    今天,与老友讨论读书, 提到诺贝尔文学奖,莫言老师的作品《蛙》。 没料到,她嗤之以鼻地说,不喜欢莫言的作品...

  • 开读《丰乳肥臀》

    打开有书,发现这周的共读书籍居然是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名作《丰乳肥臀》。 据说这是莫言里程碑式的作品,莫言当时获...

  • 莫言的文学

    [cp]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东京演讲: 我们要用我们的作品告诉那些有一千条裙子,一万双鞋子的女人们,她们是有罪的...

  • 莫言寻根短篇小说

    喜欢寻根文学,先锋文学,喜欢莫言,苏童余华等的同仁,关注我的专题。莫言寻根短篇小说。

  • 戏说世界读书日_作者:邵明

    世界读书日 昨天是世界读书日。要谈读书日,就会涉及到书、书评、茅盾文学奖、诺贝尔文学奖、莫言,昨天好谈,今天就不谈...

  • 莫言《生死疲劳》:世事浮沉,凡人都有落魄时,一切都是命

    原创公众号:三姐爱读书 莫言,山东高密人,是我国首位荣获诺比尔文学奖的作家。 莫言曾说:“诺奖的评委主要是因为读完...

  • 莫言的金句名言

    莫言的金句:真不愧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作者:莫言 来源:新浪网 莫言现年60岁, 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为...

  • 莫言,一个讲故事的人

    从文字的标准来看,莫言起码可以拿10次矛盾文学奖。因为90%矛盾文学奖的作品都比不上莫言最差的一部——余华 莫言是...

  • 莫言:文学的责任

    莫言:文学的责任 2018年11月24日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文学的莫言028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yxzi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