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菲斯杰龙凤书香集佛、儒、道专题哲思
《道德经》瞻阅有感 道的规律、如何遵循道的规律

《道德经》瞻阅有感 道的规律、如何遵循道的规律

作者: 道清有感 | 来源:发表于2020-12-26 00:02 被阅读0次

           

原文  第二章  九十三言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之相生,难易之相成,长短之相形,高下之相傾,音声之相和,前后之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不为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不处。夫惟不处,是以不去。

道清有感:

当世人,身处恶劣的生活环境时,才能幡然悔悟。向往安定、祥和的生活环境,明了什么才是美好的。

当世人,言行不正道德沦丧深受其害时,才能幡然悔悟。向往质朴、淳厚的世风,明了如何行为才是中正的。

这是由,世人为满足己之私欲、妄念,而损害他人利益,长恶行邪的不善之因,所导致的恶果。

世人,只有在自己切身感受到,恶行所导致的吉凶、利弊结果时,才能在当下所受恶果中,转变生发断恶修善、舍邪奉正而为之善因,由此善因方能得成吉利之果。

故,有无之相生。

由此得以论证,善恶、因果、利弊乃为相续、相生、相成的关系,如同有与无相续相生,难与易相互相成,长与短相对相形,高与下相向相倾,音与声相应相和,前与后相顺相随,此乃为道之规律——爵成者亦益生者。

所以得道证觉的圣人,不以己之意愿对万物施以主宰控制,而是任凭万物依循各自因果、顺应道之规律而发展。

如万物的行为不正,违背道之规律,则万物必恶而滞,万物为趋利发展,则必思变,变恶为善、舍邪归正,归正必通,通则利于万物向愈好的趋势发展。

此乃为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为万物昭示展现,道之规律,以此开化引导万物,弃恶向善、舍邪归正之无为之为也。

万物作而不为始。

圣人之所为,如同孕育生发宇宙万物之道一般,虽然宇宙万物赖以道,而孕育生发。道却不以己为万物之本始自居,主宰操控万物。

道孕育万物而不彰显己之所能,生发万物而不自恃己之所为,引导万物奉正而行,却不以己功而自居。

然而惟有不自彰、不自恃、不自居,方才不会有所损失,故能恒久不竭。

弟子道清虔诚顶礼本师大圣大慈太上老君道德天尊。(三叩)

弟子道清:瞻阅本师圣德道祖之圣典,仰叹本师圣德道祖极致圆满之正等正觉。

弟子道清虔诚顶礼本师大圣大慈太上老君道德天尊。(三叩)

弟子道清:瞻阅本师圣德道祖之圣典,记录所感与大德先知、师兄们共同修学,还望大德先知、师兄们不吝赐教,后学道清拜谢。

相关文章

  • 《道德经》瞻阅有感 道的规律、如何遵循道的规律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之相生,难易之相成,长短之相形,高下之相傾,音...

  • 道德经之系统思维

    #本文源自道德经第十四章的思考 道,就是规律。懂道,就是懂规律。 道德经善用比喻,如何形容道?对于道来说,用能见的...

  • 无为而治与市场经济

    道德经讲无为而治,是道家的治国理念。《道德经》的思想核心是“道”,“道”是无为的,但“道”有规律,以规律约束宇宙间...

  • 《道德经》瞻阅有感 因~果规律

    稀言自然,故飘风不崇朝,骤雨不崇日。孰为此者,天地也。天地尚不能久,而况於人乎。故从事於道者,道者同於道。从事...

  • 《道德经》:竹子的智慧

    《道德经》: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人是效法于地的规律,地是效法于天的规律,天是效法于道的规律,而道...

  • 竹子的智慧!

    《道德经》: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是效法于地的规律,地是效法于天的规律,天是效法于道的规律,而道则...

  • 如果床头只留五本书,我会推荐哪五本?

    1、《道德经》 “道可道非常道”道即规律,显化在人的身上,即要有德,只有符合道的规律做人做事,才能左右逢源,得心应...

  • 神即道,道法自然,如来

    神即道,道就是自然规律,如来! 强势文化属性,实事求是,遵循自然规律; 弱势文化属性,大众思维,急功近利。 道就是...

  • 《道德经》告诉你:“创新”的秘密!

    《道德经》说: 道可道,非常道。 规律是可以被掌握的,规律又在发生着变化。 人们一直比较看重和推崇“创新”的能力。...

  • 《道德经》瞻阅有感 道的本质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之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道——乃盈而不溢、损而不亏,极致...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道德经》瞻阅有感 道的规律、如何遵循道的规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fbin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