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区16:谈到养生,老了再说
谈到养生,老了再说
拿命赚钱,拿钱买命
广州有个病人得了白血病。他刚要退休,才发现病已入骨髓,从发现到死亡,连做了放化疗,而且还是最好的医院做的,不到半年,就去世了。
他在放化疗期间,一直都耿耿于怀,说,为什么那么多人,偏偏这病就轮到我。我拼搏了一辈子,就想退休后,享享福,练练太极,养养生,怎么就不能呢?
现在很多人都有这个观念,当谈到养生时,他们都说等到老了再说吧。练字、打太极、游公园,那是老年人干的。
老师跟他们说,养生是一辈子的事,怎么能够说是老人家的事呢?老来疾病都是壮时招的。很多慢性病,它都是一个过程,病人看到疾病的结果,事后才感到可怕,想起养生,而医生看到疾病的起源,便能够在疾病之前,进行保健养生,防微杜渐。
又有一个病人,高血脂、痛风,来看病时还满嘴酒气,老师把了脉说,你刚喝过酒,不适合看病。
他说,昨天晚上喝的。
老师说,那更不行了,你整个消化道功能都很差了,昨晚喝的酒,今天还排不出去。
他说,为什么我今年觉得特别疲劳,怎么睡都不精神?以前喝酒喝得很尽兴,现在生意做成了,也喝得很苦闷,好像酒都没有酒味了。
老师说,你的肝已经伤得很重了,不能再喝酒了。再喝下去,把命都赔上了,戒掉酒,多学学养生。
病人说,戒酒就不大可能,现在还不是谈养生的时候,要谈养家。要买房子买车,孩子又要读大学。
老师摇头说,这不单是你个人的问题,而且是个社会的问题,拿命换钱,拿钱买命,这是一个恶性循环。你看那些风风光光的人,他们吃香喝辣,开名车住别墅。其实表面风光,暗里内伤。
你们天天应酬,好像很体面,这不是在比体面,而是在比摧残身休。不是在比享受,而是在比谁到阎王那里报到得早。我这话说得有点重,但我不是批评你。从肿瘤、心脏病猝死,到癌症、白血病,活不过半百的人多得很。
病人无奈地说,我也知道,现在这几年中年猝死的人很多。
老师说,赚钱拿命去拼,拿健康去换,这本身就不划算,就是在大亏钱,出血本。你别以为身体强壮,扛得住,等到老了,再来谈养生。当木腐朽的时候,你再想让它恢复生机就太晚了。你一个肝值两百万,一个心脏值一百万, 给你三百万,你也不能把心肝卖给别人是吧?那么你现在赚的洋房加轿车,能值一千万吗?你的身体算起来,怎么也不止一千万啊!
病人听后,感触很大,说他会尽量戒酒。
老师说,你说尽量就是还给自己留余地,不能给自己留余地,该戒的就要果断地戒。
人要有时刻养生防病的意识
有一个医生跟老师一起去游武当山,老师跟这医生谈到上面说到的人命值千金的话题。这医生听后,感叹地说道,这段话如果能够让天下人都知道的话,可以救很多人,比单纯治疗用药还管用。因为养生是防病于未然,而治病则是起了火才去救。小火还可以一救,如果是熊熊大火那就没法救了。
俗话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同样小小病痛,小小恶习,足以亡身。所以说养生是不是老年人的事呢?
我们在任之堂见过最小的高血压、高血脂的病人,不超过十岁,照这样看来,不要说是要到老来谈养生,就怕是要活到退休都不容易啊!
曾有一个病人,他刚过六十岁时,拍拍胸脯,笑着说,终于闯过了这一关。
六十岁在古代是上寿,就是说上了寿命了,即便死去,也不叫夭折了,也不会给祖宗抹黑了。
这老爷子也怪有趣的,他对自己的身体了如指掌,知道多年的应酬,已将自己搞得遍体鳞伤,所以活多久都是在听天由命。然而对于善养生者来说,却不会有这方面的担忧。孙思邈说,我命由我不由天。就是说自己要善于保护好自己的身子,而不是怨天尤人。
一个国家要强大,它的国防很重要,一个士兵要能上战场,他平时的操练很重要,一个演员要到台上表演,他台下练习的功夫很重要,对于想要活到天年的人来说,平时的养生保健很重要。
到病了到老了再说,那只会是悔之已晚了。人不知道积精全神,从小就养成养生保健的习惯,到老后就不会慌了手脚。
故《黄帝内经》说,善治病的人,不到病重了才去救治;善于拨乱反正的人,他不在动乱的时候才大展手脚;当病已成后,再去用药,再想到养生,就像一个国家动乱后,才想到国防,才想到自强。这就如同渴了的人才想去打水挖井,饿了的人才想到去种庄稼,战斗的时候,才想到要去铸造兵器,这不是为时已晚了吗?
养生不必到老年,小孩保健当为先。
童子有知又有慧,一生受用命寿全。
饮酒应酬将身践,拿着健康去换钱。
与其病后无药医,不如预防在病前。
(书籍图片属个人拍摄,文章内容来源于书籍摘选,重在推广养生知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本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