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和身边一位同事闲聊吋,他说:“我妈说得真对,我这人生性急躁、屁股上长钉—坐不住,天生不是个干大事的料!”后来留意一下,发现他每次到办公室果真只能呆个把小时,要么出去蹓跶一会再会回来,要么就消失得无影无踪,当然后者居多,同事有事总找不到他,都抱怨“天天看不见他人影”。看到这,我想起了心理学上十大效应之一的罗森塔尔效应。
罗森塔尔效应又称皮格马利翁效应,通常指一个人对另一个人行为的期望成为自我实现的预言的现象。
罗森塔尔效应由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在1968年通过实验发现。他们在一所小学进行了一项实验,声称要进行一次“未来发展趋势测验”,实际上是对学生进行智力测验。然后,他们随机挑选了一些学生,告诉教师和校长这些学生具有“学术冲刺潜力”。几个月后,这些被期望的学生在智商、学习成绩和行为表现等方面都有了显著提高。
我不知道我这位同事可意识到问题的关键还是已经意识到却无法改变毕竟知易行难,我们每个人都困在自己的认知这个世界上最大的牢笼里,真得很难破茧成蝶!这让我又想起一个妈妈的真实、感人的故事:
第一次家长会,幼儿园老师说:“你的儿子有多动症,连3分钟都坐不住,你最好带他到医院看看。”回家路上,儿子问妈妈,老师都说了些什么?妈妈鼻子一酸,差点流下泪来。因为全班30多个小朋友,唯有自己的儿子表现最差。而妈妈却对儿子说:“老师表扬你了,说宝宝原来在板凳上坐了不到一分钟,现在能做3分钟了。。。”那天晚上,儿子破天荒地吃了两碗米饭,而且没让妈妈喂。
儿子上小学了,家长会上老师说:“全班50名同学参加数学考试,你的儿子排名49,我们怀疑他有智力障碍,你最好带他到医院查一查。”妈妈是红着眼圈踏上归途的,回到家里,妈妈望着诚惶诚恐的儿子,突然想起第一次参加家长会的情景,便振作起精神,对坐在桌前的儿子说:“老师对你充满信心。他说了,你并不是一个笨孩子,只要能细心一点,就会超过你的同桌。”说话时,妈妈发现儿子暗淡的眼神里,一下子充满了光亮,好像长大了许多。第二天上学,儿子走的比平时更早。
儿子上初中,又一次家长会,妈妈坐在儿子的座位上,习惯地等着老师念儿子的名字,因为以前每次家长会,儿子的名字总会出现在差生的行列中。然而,这次却出乎妈妈的预料。直到家长会结束,都没有听到儿子的名字。妈妈有点不习惯,临走去问老师。老师告诉她:“按您儿子现在成绩,考上重点高中有点危险”妈妈怀着惊喜的心情,走出校门,一路上妈妈攀着儿子的肩膀,心里有说不出的甜蜜和满意。她告诉儿子:“班主任对你非常满意。说只要你努力有希望考上重点,一定能成功。”
高中毕业了。一个重点大学录取通知书下达的日子。高三班主任打电话叫儿子到学校去一趟,妈妈有一种预感。可能儿子被清华大学录取了。从学校回来,儿子把清华大学录取通知书递到妈妈手中,突然转身跑到自己的房间放声大哭,边哭边说:“妈妈啊!我一直都知道,我不是一个聪明的孩子,是您。。。。。。”。
每次我都是流着眼泪读完这个故事,同为母亲,深知做母亲的不易。这个妈妈或许不知道什么是罗森塔尔效应,她只是怀着对孩子无限的、伟大的爱,忍受着家长和老师的歧视,没有象平常人那样打骂、唠叨、恐吓孩子,相反地却是一次次鼓励孩子、赋予孩子正能量,《三字经》上说;人之初,性本善。诚然,人都有向善之心,更何况又只是个孩子呢!孩子就是一张白纸,你播种什么,就会收获到什么!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孩子在妈妈的一次次鼓励下终于成长成一棵参天大树!
这个孩子何其幸运(拥有这样的妈妈),这位妈妈又何其伟大,她不知不觉地改变了孩子的一生,为国家培养了一个栋梁之材!有人说,原生家庭带来的伤痛要用一生来治愈。我们不知有多少人生活在童年带来的痛苦中、羁绊中、牢笼中,苦苦挣扎,却很难挣脱。只有极少部分人能够极早觉醒,彻底摆脱原生家庭的束缚,获得新生,开始新的人生征程!
如今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心理学知识的推广,越来越多的人都知道了罗森塔尓效应。希望大家能把这些知识运用到我们生活、工作和学习上尤其是在孩子的教育上,给予孩子更多的鼓励,更多的正能量,而不是批评、打击一系列满满的负能量,让孩子们健康成长,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同时也希望更多的成年人能跳岀幼时被家长贴的标签的牢笼里。每个人的潜能都是巨大的,每个人都是一个尚待开发的宝藏,每个人的人生能拥有无限种可能。人生何时重启都不晚,扬起理想的风帆,为自己而活,而不是为父母、孩子等其他人而活,活出一个新的自我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