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有人说过,“人们之间关系的实质,其实是一种利益交换。”
如果把“成为朋友”也看作是一场利益交换的话,那我们便是在交换“获得情绪满足”。
说到底,友情都是从“自私”开始的——我想和你成为朋友,是因为我想你同样把我当朋友。
这句话的意思是,我可以向你提供关于“情绪共鸣和满足”的产品,可你也得在我需要的时候,向我提供类似的产品。
不然,我就感觉自己吃亏,这段关系也开始不平衡。
可奇怪的是,写到这里的时候,我又不那么认同“利益交换”的那句话
因为抛开“我和阿敏”这段友谊,换成“我和另外三个发小”的友谊,这段话又是不成立的。
就像上个月我刚好周末有空,便问其中一个在广州工作的发小要不要出来约饭。
她隔了五个小时才回“不了吧,好热哦。”我也回道,“对哦,确实好热”。
然后我们就这样舒服地、没有其他多余思考地结束了对话。
我并没有觉得她隔了这么久才拒绝我很冷漠,她也不觉得我会因为被拒绝而生气。
更何况看起来冷漠的她,却在去年得知我被前公司拖欠工资的时候,明明自己还欠着花呗,但还是给我转了一千块钱救急。
所以我想,“友情是从自私开始的”这句话,其实是有后续的——
友情是从“自私”开始的,但后面会变成“无私”。
这个无私也不是真正的没有保留,而是“我不需要你事事都回应我,但如果你需要我,我就一定会出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