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起语文主题学习实验,大家都不约而同提到一个词,那就是“整合”。
我们先理解一下“整合”的本意。“整合就是把一些零散的东西通过某种方式而彼此衔接,从而实现信息系统的资源共享和协同工作。其主要的精髓在于将零散的要素组合在一起,并最终形成有价值有效率的一个整体。”
对于语文主题学习实验来说,其形式是“大量阅读”,方式则需要整合,围绕主题大量阅读,需要对教材内外的同类的文章按照“要素”进行整合。这里的要素,过去实验时把此称之为“语用点”,比如都是统一体裁的文章,再比如都是统一描写的等。
原来,许多文章各有其主,而且刊发在分散的各类报刊杂志上,也并不是放在一起的,即使整本书的某些篇章被选编之后,也是没有进行直接整合的。图书馆内倒是分门别类展现的,不过那是整本书的类别。比如是文学类的、教辅类的等。对于学生的阅读来讲,信息量太大,一时难以消化、吸收的。
按照整合的价值来说,“不管是普遍意义上的各种事物都有其存在的价值,把它们的价值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使本来无意义的事物变得有意义起来,让这些单一看来无意义或意义不大的事物获得超值的效果。”当然了,我们要整合的不可能是无意义的文章了。
把所有能体现阅读价值的文章整合在一起,很快就能打破阅读壁垒,打通阅读通道,形成阅读合力。使学生徜徉于阅读的海洋,享受阅读的滋润。
过去的整合有点难,需要对“语用点”进行选择或取舍。新的部编版教材使用之后,大家可以直接整合教材内外的文章了。为什么?单元导语中的语文要素直接指向了整合的具体要求,我们就可以进行有效的整合了。这样的整合,部编版教材中也有明显的标志,它安排了“阅读链接”环节。无论是“阅读链接”,还是“链接阅读”,给我们新的启示,照此进行,完全可以进行整合的。
综上所述,整合大致分为两类:一是资源的整合,包括主题的整合,内容的整合等;二是价值的整合,包括要素的整合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