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笔记之清朝上篇·六

作者: 承渡5000 | 来源:发表于2018-06-03 12:30 被阅读4次

周更/两篇

清中叶的内乱,起于乾隆末年。

康乾盛世以来,人口迅速发展,市民阶层日益壮大,然而政府并不能很好地控制土地兼并,再加上黄河、准河水患连年爆发,政治日益腐败,破产的农民越来越多。

到了乾隆末年,这些破产农民和“前朝余孽”相结合,开始一次又一次的反抗,其中规模最大的是嘉庆元年四川地区的白莲教起义。

白莲教,起于元朝时候。观其暴露于外的行为看起来,可算是一种邪教。

1796年嘉庆元年,白莲教发动起义。此次起义前后持续了9年零4个月,参加人数多达几十万,影响遍及湖北、四川、陕西、河南、甘肃五省。起义军在9年多的战争中,占据或攻破清朝府、州、县、厅、卫等204个。歼灭了大量清军。清政府为镇压起义耗费白银2亿两,相当于清政府几年的财政收入。

从此,大清王朝一下子从“康乾盛世”陷入了武力削弱、财政危机的困境,国力消耗大半。

白莲教起义之外,天地会、天理教等起义规模也很大。纵观清朝统治时期,民众的反抗从未停止,而且近代太平天国运动、捻军起义、会党起义等这些亦都是这些反抗的延续。

大清入主中原200年,在嘉庆、道光时,社会已露出衰败之相。

在闭关锁国的大清国之外,西方资本主义的狂澜,却汹涌澎湃。英国是世界资本主义的发祥地,17世纪40年代,英国最早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18世纪又率先开启了工业革命,一个多世纪的积累与聚集,使其一跃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工业国。

以天朝上国自居的清王朝,把西方使节的来朝一概看作为称臣上贡,必须向中国皇帝磕头称臣,而西方国家来朝的真正目的是来进行互相贸易的。

鸦片战争前,中国始终沉浸在天朝上国的美梦中,而西方经过工业革命后则进入了新时代。

而此时的大清,康乾盛世结束后,国内矛盾尖锐,农业经济占主导地位,朝廷重农抑商,资本主义根本就甭想发展起来,土地兼并严重,农民和地主阶级矛盾尖锐;政治上官员结党营私,互相倾轧,卖官鬻爵,贿赂成风,日益腐败;军事上,装备陈旧,操练不勤,营务废弛,纪律败坏;在财政上国库日益亏空,入不敷出,皇室和旗人成了财政上的巨大包袱;思想文化上,读书人埋头于故纸堆,训诂学发达,可是思想上则空洞无物。

我做不到尽善尽美,接受您宝贵意见后或许可以!!!

相关文章

  • 通史笔记之清朝上篇·六

    周更/两篇 清中叶的内乱,起于乾隆末年。 康乾盛世以来,人口迅速发展,市民阶层日益壮大,然而政府并不能很好地控制土...

  • 通史笔记之清朝上篇·二

    作者:三思 周更/二篇 1661年康熙继位的时候,实际上的大权是在四个辅政大臣手中,四大臣中尤是鳌拜最为张扬,他当...

  • 通史笔记之清朝上篇·四

    作者:三思 周更/两篇 紫禁城是前朝后寝,以乾清门广场做分界线。 前朝是太和、中和、保和、文华、武英五组宫殿建筑群...

  • 通史笔记之清朝上篇·三

    作者:三思 周更/二篇 康熙晚年时候,九子夺嫡,波谲云诡。 1722年,康熙驾崩于北京畅春园清溪书屋,终年69岁。...

  • 通史笔记之清朝上篇·五

    作者:三思 周更/两篇 1760年,乾隆二十五年,中国疆域达到鼎盛,面积大概有1300万平方公里,直到近代民国时,...

  • 通史笔记之清朝上篇·八

    作者:三思 周更/两篇 历来,对中原王朝、北京的威胁都是来自蒙古高原。所以修建一个长城挡着!海上防御是中原王朝从未...

  • 通史笔记之清朝上篇·一

    作者:三思 满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616年 这一年,建州女真首领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统一各部,自称大汗,建立金国(...

  • 通史笔记之清朝篇·七

    作者:三思 周更/两篇 大清国不屑于同那些被认为是小马仔的西方国家有任何的经济瓜葛。西方资本主义势头越来越猛,清王...

  • 通史笔记之清朝篇·九

    作者:三思 周更/两篇 两次鸦片战争的惨败,使列强看穿了纸老虎的清王朝。 而在中国广东,因为地理位置的原因,广东人...

  • 通史笔记之清朝篇·十

    作者:三思 周更/两篇 洪秀全起事称天王之后,逐渐把大事都交于东王杨秀清,慢慢地杨秀清便专权起来。 没过多久,内讧...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通史笔记之清朝上篇·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erjs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