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伟华

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期,农村孩子有两个特殊的假期,即农忙假、秋收假,农忙假是在每年的四月中旬;秋收假则在每年的十月中下旬,一般都只放假一个星期。主要目的是让孩子们帮助家里在规定时间内,做完该做的农活,以免误了季节。所以农村长大的孩子,多多少少都会干些农活,有的孩子甚至还是干农活的高手,我的家乡在农村,干农活当然也不含糊。
老丈人今年虚岁七十,趁自己的身子骨还能动弹,家门口的那两亩水田说什么也不愿荒了,今年照例种的是一季水稻。
还好,如今种田大部分农活是机械取代人工,虽然成本上升了,但人要轻松得多,就犁田、耙田、插田、收割、挑谷等,这些活如让人工来做,其劳动强度之大,非一般人能承受。
当然 ,农活中还有一些是目前机械不好替代的工种,如:施肥、除草、打药、蓄水、晒谷、收谷等。这些活其中的一项,就足足可以把一个正常劳动力给累趴下。
今年“十一”天气格外的好,我们全家也踏上了回家探亲的路,车子停在了离家门口不远的空地上,是因为家的前坪晒满了金黄色的稻谷。老丈人见我们回来了,便丢下了农具,三步并两步,走向车子迎接我们,老人家见我说的第一句话是,今年又是个丰收年,这谷子晒了好些天了,今天晒晒就可归仓了。
晒谷、收谷可以说是农活中最为轻松的,收割机把稻谷收割完毕,用农用车把谷子运到指定的坪地后,将其摊开,放在烈日下暴晒,一般情况,新谷要晒三天(次),为确保谷子受晒均匀,谷子可以晒成各组图案,每过二十分钟至半小时翻晒一次,一直到太阳下山。
晒谷最忌讳的是下阵雨。大山里长大的孩子都深有体会,山区阵雨一般说来就来,在晒谷时遇到阵雨,大人们都会为此措手不及。为了预防阵雨的突然袭击,不使谷子淋湿和被雨水冲走,采取的最常见、最有效的办法是,事先准备好一定数量的塑料布,根据谷子晒放面积的大小,以人力的最快的速度,把谷子集成一堆或多堆,迅速用塑料布将其盖好并用重物压位四周。等太阳出来之后,又继续把谷子摊开,一直晒到夕阳西下。
收谷,比晒谷要稍显辛苦。
我看着眼前晒着的一大片的稻谷,我心想:今天算是来着了,虽然我有近二十年没有做过农活,这回我一定要好好表现一翻,让老丈人对我体力劳动的能力也乱目相看一回。下午五点多钟,老丈人准备好了各种收谷工具,我也没把自己当外人,不等老人家开口,就主动操起工具,开始有模有样的收谷子。
我在收谷之前,先用扫帚把谷子表面的一些异物清理干净,接着先用专业农具把晒在坪里的谷子集中成一堆一堆的样子,再把地上剩余的谷子用扫帚将其扫到谷堆上。到此为止,算是完成了收谷的第一步。随后,我和老丈人抬来风车(一种谷子过滤的农具)为谷子除尘过滤。这道工序,必须要两个人配合才能完成,一个人用右手摇动风车过滤机械部分的手柄,左手控制好谷子过滤的阀门按钮以掌握好速度;另一人专门负责往风车顶部凹陷的空间内源源不断的输送谷子,同时还要准备好大量的蛇皮袋,依次靠近过滤好的谷子下方,这叫装袋。整个劳动过程,弄得尘土满天飞扬,当我们把谷子收完,整个人从头到脚都变了模样。
最激动人心的时刻应是为谷子过称,今年是丰收还是歉收,一“称”定音。此时,我的脑海里出现了这样的一组画面:一个三口之家,夫妻两正用一根大称称着一蛇皮袋的谷子,坐在一旁的孩子手持钢笔,在信纸上正记录着每袋谷子的重量,随后,父亲拿出算盘,准确无误的算出今年最后的收成!
如今,农活即将成为一部份人的记忆,农活也是城里人永恒的乡愁,农活更是农民朋友赖以生存的有力保障。
株洲笛艺之家 2019/09/03
作者介绍
李伟华 男 中共党员,籍贯湖南攸县,70后,上世纪90年代中专毕业(第一学历)。务过农、支过教、当过演员、做过编辑、略懂书画。因精通数门民族管乐,曾随政府艺术团赴加拿大、韩国进行文化交流演出。近年来,在省市多家刊物发表过剧本《又见小麦》、散文《家风传承》、《我教母亲玩微信》、歌曲《梦里故乡》等,现供职于株洲戏剧传承中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