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佛、儒、道专题连载小说哲思
庄子《齐物论》试读28‖存而不论

庄子《齐物论》试读28‖存而不论

作者: 一道 | 来源:发表于2017-06-13 16:12 被阅读508次

庄子《齐物论》试读

原文:

夫道未始有封,言未始有常,为是而有畛也。

请言其畛:有左有右,有伦有义,有分有辩,有竞有争,此之谓八德。

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六合之内,圣人论而不议;春秋经世先王之志,圣人议而不辩。

故分也者,有不分也;辩也者,有不辩也。曰:“何也?”

圣人怀之,众人辩之以相示也。故曰:辩也者,有不见也。


一点存疑

今天,试读《齐物论》之前,首先对上面这段文字做一个无凭无据、纯粹感觉的看法。当然,信不信由你。

首先要说的是,这段文字的笔法既不像《齐物论》中庄子的笔法,口气也不像《齐物论》中庄子的口气。所谈的内容,放在【无适焉,因是矣】之后,不伦不类,有欠协调。因为前面的庄子,刚用一段疯疯癫癫的不言之言,批判言论没有意义,号召我们弃言论而顺自然,此处却又突然正襟危坐,一本正经地谈什么儒墨八德和先王之志,这个脸,在我看来,变得不太正常。

其次,这段话与后面【大道不称】一段,似乎意义也略显重复。

总之,这段文字读起来,更像是庄子学生或者庄学后辈的一段读书笔记。可能是郭象觉得这感悟不错,所以就放在了这里。

不过,这只是个人的一点存疑,既然放在原文中,那就当成原文继续试读。


原文试读:

从前面的文章中,我们可以读出庄子本人的两个观点。第一,从开放的宇宙观里得出的道,是无穷无尽没有界限的道;第二,言论这种东西,本来是无可无不可的东西。既然没有一定的说法,那你怎么说都可以。这叫做【道未始有封,言未始有常】。

然而,本来的无封之道,有一天突然被世人(以儒墨之徒为代表,下同)划出了界线。正如无极天上,往往有天兵天将镇守的四大天门。同样,世人也在无穷大道身上,依照自己的意愿,各自树立起自己的思想纪念碑。

目的是什么呢?两个字:为是。

所谓【为是】,就是证明自己的真理,同时也捍卫自己的真理。正是因为世人争是争非,大道才变得四分五裂,本来怎么说都可以的话,现在只能按照一定的要求去说了,否则就是大逆不道,就是不仁不义。

世人树立起的这些纪念碑,美其名曰八德。所谓八德,即【有左有右,有伦有义,有分有辩,有竞有争。】左右,是儒家的尊卑象征,仁义是儒家的伦常,分辨是墨家的自然研究,竞争是墨家摩顶旋踵,蹈死不顾的奋斗和反抗。

这八德,说起来都很光明,追求也都很高尚,可现实又怎样呢?乱得一塌糊涂,以至于把道大卸八块!难道这就是圣人之所为?

真正的圣人,是不会要什么八德的。【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这里的六合空间,是上下、前后、左右,代表天地。意思是,超出天地之外的事情,圣人不会去说他,因为玄之又玄,说也无可说,所以干脆就不说。【六合之内,圣人论而不议】。这天地之间的花花草草,万事万物,圣人的态度是论而不议。

虽然在今天的词汇里,我们常常把议论合并起来说。但在此处,论和议,应该是两种不同的态度。议的层次要低于论的层次。我们可以把论解释为客观的描述,事物是什么样,就说什么样的话,自然而然的说,不指手画脚,附加自己的价值评论。议呢,就是加入了主观的价值评判,什么这个东西好啊,那个东西坏啊,这个人美丽啊,那个人丑陋啊。因此,论和议,一个是客观的描述,一个是主观的价值评判。

而对于历史上发生过的事情,被文字典籍记载记下来的先王的事迹,圣人虽然有个人的评价,但不会去与人争辩。比如说,一些人说尧舜是圣君,另一些人又说尧舜是混蛋,两帮人马辩论的口干舌燥,心内冒火,有时候恨不能一拳打碎对方的鼻子。众人有议有辩,而圣人有议不辩,不辩就不会陷入是非之中。

既然圣人有自己的评价,这说明圣人也有【是非】之分,有是非之分,却又不陷入是非之中,这个叫什么呢。若用前面《齐物论》里的话说,就是圣人“和之以是非而休乎天钧,是之谓两行”。这同样说明,圣人的议是两行的议,是包容性的议,不同于众人那种只取一端,非彼即是的议。

所以,通过真圣人和伪圣人的简单比较,两者的差别就一目了然了。一言以蔽之,就是【分也者,有不分也;辩也者,有不辩也】。

世人只会用分别的眼光去看这世间万物,圣人呢,却能够做到分中有不分。世人什么都要争一争,辩一辩,似乎任何事物都可以通过辩论来解决,圣人呢,他觉得有些东西(比如六合之外的东西)辩无可辩。

圣人并不【为是】,所以才能怀【是非】;世人争相【为是】,所以才想借助辩论打败对方,让别人看到自己的成功。所以说,在【为是】的动机之下,世人这种辩论,不过是坐井观天的青蛙而已,看到的也只是井口大的一块天地,井口之外的天地是无法看到的。

相关文章

  • 庄子《齐物论》试读28‖存而不论

    庄子《齐物论》试读原文:夫道未始有封,言未始有常,为是而有畛也。请言其畛:有左有右,有伦有义,有分有辩,有竞有争,...

  • 齐物论:古词释义

    1、齐物论:分为物论、齐论、齐同物论。即人物论、万物论、齐同论、齐同万物论。齐,一、合众为一。物,人物、万物。庄子...

  • 庄子《齐物论》试读31‖帝尧之惑

    庄子《齐物论》试读 本来,《齐物论》到【此谓之葆光】一句就完了,但庄子却又拿出他十分擅长的寓言故事来点缀文章。这些...

  • 庄子《齐物论》试读12|孰是孰非

    第0节:写在前面 第1节:南郭悟道 第2节:丧我之境 第3节:何为地籁 第4节:天籁之音 第5节:人间情态 ...

  • 庄子《齐物论》试读17|釜底抽薪

    第0节:写在前边 第16节:方生之说 原文: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果且有彼是乎哉?果且无彼是...

  • 存而不论

    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六合之内,圣人论而不议。——《庄子.齐物论》 人们常说眼见为实,可是这世上还有很多人们难以...

  • 庄子

    齐物论 【题解】 本篇是《庄子》的又一代表篇目。“齐物论”包含齐物与齐论两个意思。庄子认为世界万物包括...

  • 庄子《齐物论》试读07|庄子之悲

    第0节 写在前边 第1节 南郭悟道 第2节 丧我之境 第3节 何为地籁 第4节 天籁之音 第5节 人间情态...

  • 《庄子》杂谈: 不齐之齐

    《齐物论》的主旨,齐物之不齐。万物虽不齐,庄子以道齐之也。 《齐物论》的结尾,是脍炙人口的庄生梦蝶的寓言。庄子做了...

  • 庄子之齐物论,31课,存而不论

    夫道未始有封,言未始有常,为是而有畛zhěn也。请言其畛:有左有右,有伦有义,有分有辩,有竞有争,此之谓八德。...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庄子《齐物论》试读28‖存而不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dndq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