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在世我们尚有来处,
父母不在人生只剩归途!
父母在世一碗水,胜似坟前万堆灰。
孝敬父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每一个华夏儿女义不容辞的责任。
母亲虽离开我们十四年,可老人家的音容笑貌,时刻在我脑中闪现,仿佛并没有走远,时刻鼓励我们不断向前,保护我们平安。
今天午休,我又梦见母亲,做好饭菜,站在家门口,对我翘首以盼。母亲注视着我,一口一口吃着,她亲手做的饭菜。
我们梦见母亲,把晒好的被褥铺好,看着我安然入睡,她才悄悄离开。
这时我早已参加工作,成为儿子的父亲—成年,在母亲眼里还是一位孩子,受到母亲无微不至地关怀。我感觉幸福满满。醒来才知南柯一梦,泪水充盈双眼。
曾记得,我师范毕业被分配到乡下小学,我痛苦难耐,不去上班,母亲陪伴暗暗流泪,为此寝食不安。后来学校老师去家叫我,母亲安慰我:上班吧,给学校一个台阶。只要自己努力,以后会慢慢好转。
有一天我与对象去游玩,回来直接去学校,没有回家。母亲放心不下,第二天母亲不行去学校找我,看我在不在学校。有人告诉我母亲:看见我骑自行车走了。母亲又徒步回家。
有一次我心烦,吃饭时母亲喂养的小鸡,在我周围打转,我用力向小鸡踹去,结果把小鸡致残。母亲眼㓎泪水看看我,并没有埋怨我的残忍,因为我母亲对我理解,深爱。
我们夫妻二人都在上班,两岁的儿子,只好留给母亲照管,我母亲白天领着,晚上抱着,精心伺候。有一次母亲回家盛些花生,让邻居代看。母亲回来后,不见我儿子,便逢人便问,四处寻找,跑遍大街小胡同,急得团团转。就要让我嫂子到学校去看看。结果我儿子自己走亲戚去了,亲戚抱着我儿子,手中拿着煮熟的鸡蛋。我母亲见到悲喜交加,问我儿子:“你为什么去亲戚家?”“我妈妈跟我去过。”因为我妻子逢年过节都要去,这是我妻子的亲戚,又住在一起一个村。
从此,我母亲无论去哪里,干什么,从不敢让我儿子离开半步。给人家做饭的父亲,每当回家也是,对我儿子喜欢异常,常带我儿子去超市,买我儿子喜欢的东西。也许是隔辈亲的缘故。可见我母亲是认真负责的母亲。
由于我家人多,父亲被迫在外奔波挣钱,养家糊口。母亲肩负起一家人,吃穿住行的重担。曾记得:母亲白天参加生产队劳动,回家做饭,趁饭前的时间,再到田间割草,喂猪,喂兔,补贴家用。夜间纺花织布,缝补衣服,纳鞋底,掐辫子,劳作不断,不肯片刻休闲。
母亲的怀抱成为我的温床,母亲纺花嗡嗡嗡的声响,成为我的催眠曲。我们尽管人多,也没有穿戴破破烂烂。尤其,逢年过节,每人都有新衣服穿。那时母亲何时休息,何时起床我至今不明白。
母亲晚年不能自理,需要我们兄弟姐妹轮流赡养。为公平起见,本不想麻烦上班的我们,
母亲答应跟我们居住一段时间。只是一周,就急着回家,这算是给家中哥哥,嫂子一个交代。
后来家中三个哥哥直接分工,一人十天,我排除在外。因为哥哥知道,我每逢星期,假期回家伺候母亲是必然。
2011年腊月二十三,开完放假会,我就急忙往家赶。当时我姐姐也急着回家去,我嫂子不让。嫂子说:天色已晚,我不会回家。偏偏我姐姐刚走,我就到家。看到母亲不吃不言,我跟母亲说话,母亲只是微笑,点点头,意思明白。我理解要强的母亲,知道自己病重,不想再连累我们,做出的选择。我守护在母亲身旁,一刻未曾离开。母亲在正月十七,溘然长逝。母亲选择这一点,就是在忌日过周年省去了我们一次上坟往来。
父母在家就在,父母不在人生只有归途。母亲离世,我家庭院也没人居住,失去打理,
很是荒凉,我回家一次,心生悲凉,我多想回到母亲在世的时间,一家人其乐融融享受亲情温暖。如今住上了楼房,生活条件确实大有改善,早已找不到父母,在世的幸福味道。
我总想退休后,把农村老家房子重建,过上田园生活,有更多的时间,跟父母进行心灵对话,让父母九泉之下能够安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