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彬全散文、小说吧
散文:绍兴毡帽(一)

散文:绍兴毡帽(一)

作者: 金彬全 | 来源:发表于2022-11-08 07:33 被阅读0次

绍兴这个地方大家都熟悉,认识绍兴先知道鲁迅,于是想去去绍兴要三两黄酒一碟蚕豆。

一到绍兴,就看见就想起毡帽来。鲁迅笔下绍兴的人物,只要是生活在底层的男性,许多都戴毡帽。在我的心目中,毡帽已经不仅仅是一种帽子,而是一种有着特定的文化内涵的事物。每当我的眼前浮现出毡帽和戴着毡帽的人物,我就想起轻盈的乌篷船,想起激越的社戏,想起仄仄的威亨酒店,想起那四通八达的水网。毡帽,是绍兴的标志。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毡帽也成了中国农民的标志。毡帽下面覆盖的,是一颗颗坚韧而愚钝、朴实而鄙俗的头颅。这些头颅让鲁迅先生“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这些头颅建构成了一部最鲜活、最真实的历史。每顶毡帽上都沾着雨水、浸着汗水,每顶毡帽里都隐藏着无声的诗篇、无言的呐喊。

我到绍兴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了。正是人们回家的时分。这是我们第一次到绍兴,心里很激动。我们先不去那些有名的地方,而选择去几条并不喧闹的小街巷。也许,在这些地方才能发现真正的绍兴。游荡在陌生的小巷子里,我却觉得好像曾经到过这里——青石板的街道、木门的铺面、光滑的石井栏、卖臭豆腐的小摊……这一切不由让人联想到温馨而忧伤的童年。而我的童年,从来没有见过的,恰恰就是只有这里才有的毡帽。

街道上的人们,虽然要回家,但是步伐明显比其它地方的人要悠闲。例如北京和上海的人,就像是不会停蹄的马,匆匆再匆匆。而绍兴人与之形成鲜明的对比,他们不是目不斜视,而是好奇地打量着本来已经很熟悉的周围的环境。他们边走边看,而四周的事物并没有日新月异。他们的穿着不光鲜,更不时髦,有些守旧,有些灰暗,却跟小城的街道、建筑的风格浑然天成,共同构成一种柔和、安稳的氛围。突然,同行拍拍我的手说:“看,毡帽!”

我吃了一惊,顺着她指的方向看过去,就在这人流之中,混杂着好儿个戴毡帽的男子。他们头上的毡帽,两边翘起,中间尖,侧面着像是船形。外形有点像法国贵族的礼帽,却没有一丝富贵气,而显得有些土。我所说的“土气”,并没有一点贬斥的意思,反而带有美慕和点赞的意思。今天,都市里具有“土气”的东西太少了,要么就是人为制造的“伪民俗”,如同张艺谋电影里的灯笼。所以,毡帽的土气让我觉得分外明目。我第一眼就觉得毡帽里蕴含着清新的泥土的气味。(待续)

相关文章

  • 散文:绍兴毡帽(一)

    绍兴这个地方大家都熟悉,认识绍兴先知道鲁迅,于是想去去绍兴要三两黄酒一碟蚕豆。 一到绍兴,就看见就想起毡帽来。鲁迅...

  • 散文:绍兴毡帽(二)

    能戴毡帽的人,大都与乡村、与庄稼,与刚水紧紧相连。严格说起来,绍头不是以“城市"为工业支柱的,在绍兴,没有那么多钢...

  • 我又在绍兴度过了一个冬天

    很多天都不曾去萧山街 那可是来绍兴的第一站哎 拥挤的巷道里塞满各种老绍兴的底子 卖手工毡帽的那家店铺近两年似乎易主...

  • 绍兴三乌

    “绍兴三乌”并不是指三只乌鸦,也不是三个人的名字,它指的是三种有绍兴文化特色的东西——乌干菜、乌毡帽、乌篷船。乌干...

  • 跟着课本游绍兴

    一顶小毡帽、一只乌篷船、一碟茴香豆、一碗女儿红,在曲水流觞间观一场传统的社戏,去绍兴的理由很多,最早看到绍兴这个地...

  • (原创)绍兴的鲁迅路(散文)

    图:网络 绍兴的鲁迅路(散文) 文/小点 家乡绍兴,在我的记忆里,那里的路、那里的水、那...

  • 绍兴,这是一个多美妙的词语

    绍兴,这是一个多美妙的词语 我希望,有朝一日 能够在这里租一间小木屋 戴顶破毡帽,临着河水安静地住下 对了,再找一...

  • 老皮散文《观自在》系列103·朱安的情之殇

    老皮散文《观自在》系列103 ·朱安的情之殇 绍兴名士固多,但绍兴巾帼也不让须眉。著名的有“绍兴五女”,即:美女西...

  • 阿Q出行记——马耳他(二)

    早晨有点冷,出门前,阿Q特意找出毡帽戴上,斜风细雨,像绍兴天气。 走在马耳他街上,望着一片片黄色楼房,阿Q觉得有些...

  • 五一小长假和旅行攻略 梦江南到绍兴古城百草园三味书屋

    五一小长假和旅行攻略 梦江南到绍兴古城百草园三味书屋  城市独特内涵属性 小桥流水茴香豆,桨声灯影乌毡帽。梦江南...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散文:绍兴毡帽(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uqwt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