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从孩子自身的特质和成长的特点,以尊重、理解和支持的态度任由孩子发展自我、强大自我,以宽容和松弛的心态托举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
看似无为,实则给了孩子最好的教育。
心理学专家马超老师说过:“小时候玩过的孩子和没玩过的孩子,长大后会成为两种人。小时候没玩过的孩子,很难全身心地进入当下,他们找不到当下那个酣畅淋漓的沉浸感,创造感和想象力……而小时候玩过的孩子,却能够体验当下的那种感觉,长大以后也能融入当下。”
给孩子一些自由玩耍的时间,让他们充分地释放天性,让他们尽情地享受内心的澎湃和自由,让肆意伸展的童年成为他们一生快乐和积极的力量源泉,支撑他们为自己博取一个精彩的未来。
“孩子嘛,他们就是在错误中成长起来的。如果我们像灭火员一样,总是护着他们,管着他们,帮着他们,他们永远也长不大,我们也会越管越累。只有给他们足够的自主和容错空间,他们才能学会思考和独立,才能获得真正的成长。”
成长总归是孩子自己的功课,我们给孩子提供再多的帮助和经验,也未必能让孩子按照我们的意愿成长,反而会产生一些反作用。与其如此,不如心大一点,不要太在意孩子,允许他们去犯错、去尝试、去自我纠正,让他们在一次次的自我尝试和亲身经历中自然长大。温室里的花朵长不出参天大树,胡同里练不出千军万马。孩子的每一种经历,每一次挫折和痛苦,都是成长的催化剂。
孩子的人生必须要自己走,没有人能代替他长大,我们能做的就是让孩子带着我们的爱去经历,去成长,去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这就是父母对孩子最深沉的爱。
心理学有一张图
当你专注地看黑色部分,你会看到恶魔。当你专注地看白色部分,你会看到天使。
你越善于发现和放大孩子的优点,孩子就会变得越来越好。
做一个善于发现和放大孩子闪光点的父母,是孩子一生最大的幸运。
“父母唯一应该为孩子做的事情,就是找到孩子的热情所在,鼓励孩子全力以赴地去追求,并发挥得淋漓尽致。”
真正推动一个孩子持续进取的动力从来不是父母的塑造和逼迫,而是一个孩子发自内心的热爱。
我们要做的也不是按照自己的期待去塑造孩子,而是找到孩子的兴趣所在,唤醒孩子内心的生命感和价值感。
只有孩子的内在动力被激活,他才会比我们想象得更加勇敢、能干。
真正有效的鸡娃,不是为了眼前的成绩名次,磨灭孩子学习的热情,也不是跟孩子的缺点较劲,毁了孩子向上的内心能量,更不是按照自己的期待养孩子,误了孩子真正的天赋。
我们必须换一种思路养孩子:
充盈孩子的内心,挖掘孩子的兴趣,点燃孩子向上向好的动力,给足孩子成长所需要的自由、尊重和支持。
只有先维护好孩子成长的底线和基础,孩子才会有信心和动力展望未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