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文学的莫言001
当我准备深耕莫言这一个读书专题的时候,首先需要一个精准定位——文学的莫言。
因为只有回归到文学本身,我们才能抛开文学以外的嘈杂,安安静静地回到书桌前,专心致志读莫言的作品。
毫不客气地说,读书界和文学界对莫言都有一些讳莫如深的禁忌。
那些没有深入阅读莫言作品的人,站在非文学的立场,对莫言进行过各种政治的、道德的甚至人身攻击,这种做法无疑将自己置于鄙视链最低端。
如果我们将时间拉长,将莫言的文学作品放置在百年宏阔的历史背景中,深入研读,你也许会发现:莫言在现当代汉语言文学领域内的艺术价值,需要重新评估。
文学的莫言,需要读书界和文学界通过更加深入的研读和更加专业的批评,给予其更准确的审美价值判断。
当然,作为一名资深的读者和文学专业爱好者,我也曾思考过一个问题:莫言的作品,为什么一直在国内饱受争议?
有人说,是因为莫言的草根出身和传奇经历——莫言原名叫管谟业,1955年出生于山东高密。
父母都是农民,莫言从小就帮家里割草割麦,整天干农活的他几乎没有什么兴趣爱好。
直到上小学后,莫言才开始喜欢读书,读了很多经典名著。但是由于家里姊妹四个,两个哥哥一个姐姐,莫言排行老小,家里实在供不起,莫言不得不在五年级时辍学了。
1973年,成年后的莫言以农民合同工的身份去了县里棉油厂工作,一干就是三年。
后来莫言自寻出路,1976年参了军,做过班长、当过教员,但都不是他喜欢的工作。
后来他主动提出调到图书馆做管理员,当了管理员的他简直如鱼得水,每天疯狂阅读大量历史、哲学的书籍,还读到他从未接触过的马克思的《资本论》,这让他一下开了眼。
在部队图书馆待了四年,莫言的文学积累已经不亚于一个大学生的水平。
他开始独立搞创作,1981年在河北保定的一家文学期刊发表了自己的第一篇短篇小说《春夜雨霏霏》。
1982年,莫言被提拔为正排级教员,授予上尉军衔。这时的他可以有大量的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在全国各大杂志社和文学期刊发表自己的小说作品,逐渐在文学界有了自己的影响力。
1993年,莫言军衔升至少校,正式成为部队文职干部。
随后更加优秀的长篇小说便逐渐诞生,例如《红高粱》、《丰乳肥臀》、《蛙》等,在国内斩获多个大奖,甚至在法国、美国、英国、日本、韩国等,都获得各类众多文学奖。
2012年,莫言凭借着多部代表作,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成为中国文学诺奖第一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