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侍者的权利和义务
民18:1-32耶和华对亚伦说:「你和你的儿子,并你本族的人,要一同担当干犯圣所的罪孽。你和你的儿子也要一同担当干犯祭司职任的罪孽。你要带你弟兄利未人,就是你祖宗支派的人前来,使他们与你联合,服事你,只是你和你的儿子,要一同在法柜的帐幕前供职。他们要守所吩咐你的,并守全帐幕,只是不可挨近圣所的器具和坛,免得他们和你们都死亡。他们要与你联合,也要看守会幕,办理帐幕一切的事,只是外人不可挨近你们。你们要看守圣所和坛,免得忿怒再临到以色列人。我已将你们的弟兄利未人从以色列人中拣选出来归耶和华,是给你们为赏赐的,为要办理会幕的事。你和你的儿子要为一切属坛和幔子内的事一同守祭司的职任。你们要这样供职;我将祭司的职任给你们当作赏赐事奉我。凡挨近的外人必被治死。」耶和华晓谕亚伦说:「我已将归我的举祭,就是以色列人一切分别为圣的物,交给你经管;因你受过膏,把这些都赐给你和你的子孙,当作永得的分。以色列人归给我至圣的供物,就是一切的素祭、赎罪祭、赎愆祭,其中所有存留不经火的,都为至圣之物,要归给你和你的子孙。你要拿这些当至圣物吃;凡男丁都可以吃。你当以此物为圣。以色列人所献的举祭并摇祭都是你的;我已赐给你和你的儿女,当作永得的分;凡在你家中的洁净人都可以吃。凡油中、新酒中、五谷中至好的,就是以色列人所献给耶和华初熟之物,我都赐给你。凡从他们地上所带来给耶和华初熟之物也都要归与你。你家中的洁净人都可以吃。以色列中一切永献的都必归与你。他们所有奉给耶和华的,连人带牲畜,凡头生的,都要归给你;只是人头生的,总要赎出来;不洁净牲畜头生的,也要赎出来。其中在一月之外所当赎的,要照你所估定的价,按圣所的平,用银子五舍客勒赎出来(一舍客勒是二十季拉)。只是头生的牛,或是头生的绵羊和山羊,必不可赎,都是圣的,要把他的血洒在坛上,把他的脂油焚烧,当作馨香的火祭献给耶和华。他的肉必归你,像被摇的胸、被举的右腿归你一样。凡以色列人所献给耶和华圣物中的举祭,我都赐给你和你的儿女,当作永得的分。这是给你和你的后裔、在耶和华面前作为永远的盐约(盐就是不废坏的意思)。」耶和华对亚伦说:「你在以色列人的境内不可有产业,在他们中间也不可有分。我就是你的分,是你的产业。」「凡以色列中出产的十分之一,我已赐给利未的子孙为业;因他们所办的是会幕的事,所以赐给他们为酬他们的劳。从今以后,以色列人不可挨近会幕,免得他们担罪而死。惟独利未人要办会幕的事,担当罪孽;这要作你们世世代代永远的定例。他们在以色列人中不可有产业;因为以色列人中出产的十分之一,就是献给耶和华为举祭的,我已赐给利未人为业。所以我对他们说:在以色列人中不可有产业。耶和华吩咐摩西说:你晓谕利未人说:你们从以色列人中所取的十分之一,就是我给你们为业的,要再从那十分之一中取十分之一作为举祭献给耶和华,这举祭要算为你们场上的谷,又如满酒酢的酒。这样,你们从以色列人中所得的十分之一也要作举祭献给耶和华,从这十分之一中,将所献给耶和华的举祭归给祭司亚伦。奉给你们的一切礼物,要从其中将至好的,就是分别为圣的,献给耶和华为举祭。所以你要对利未人说:你们从其中将至好的举起,这就算为你们场上的粮,又如酒酢的酒。你们和你们家属随处可以吃;这原是你们的赏赐,是酬你们在会幕里办事的劳。你们从其中将至好的举起,就不至因这物担罪。你们不可亵渎以色列人的圣物,免得死亡。」
利27:30-31「地上所有的,无论是地上的种子是树上的果子,十分之一是耶和华的,是归给耶和华为圣的。
人若要赎这十分之一的什么物,就要加上五分之一。
新约不提十分一41暗示两个重要教训:
1.十分一令人产生误会,以为奉献着重数量,非常容易重蹈犹太教覆辙,沦为律法主义,以数量和行动评估奉献的价值。2.旧约十分一是作为圣工经费的一个统称,这是作为旧约以色列人表示尽责的一个提议,而不是缴付之实在百分比的数目。既然神在新约清楚表明祂的心意,是要信徒将身体献上当作活祭(罗十二1),保罗指出你有甚么不是领受的呢(林前四7),既然全部都不是自己拥有的,就不能单以十分一为属神之物,其他都是自己的。
所以论到为圣工的奉献,保罗说:是按着力量,而且也过了力量,自己甘心乐意的捐助……照着神的旨意,先把自己献给主(林后八3-5)。不错,奉献的数目不是最重要的因素,各人要随本心所酌定的,不要作难,不要勉强,因为捐得乐意的人,是神所喜爱的(林后九7)。然而“什一奉献虽是律法的标准,信徒不在律法之下,而在恩典之下,恩典之下,必在律法之上。恩典的标准应该超过律法的,有更高的标准才合乎神的心意。”42
利22:17-22耶和华对摩西说:
「你晓谕亚伦和他子孙,并以色列众人说:以色列家中的人,或在以色列中寄居的,凡献供物,无论是所许的愿,是甘心献的,就是献给耶和华作燔祭的,要将没有残疾的公牛,或是绵羊,或是山羊献上,如此方蒙悦纳。凡有残疾的,你们不可献上,因为这不蒙悦纳。凡从牛群或是羊群中,将平安祭献给耶和华,为要还特许的愿,或是作甘心献的,所献的必纯全无残疾的才蒙悦纳。瞎眼的、折伤的、残废的、有瘤子的、长癣的、长疥的都不可献给耶和华,也不可在坛上作为火祭献给耶和华。
申18:1-8「祭司利未人和利未全支派必在以色列中无分无业;他们所吃用的就是献给耶和华的火祭和一切所捐的。他们在弟兄中必没有产业;耶和华是他们的产业,正如耶和华所应许他们的。祭司从百姓所当得的分乃是这样:凡献牛或羊为祭的,要把前腿和两腮并脾胃给祭司。初收的五谷、新酒和油,并初剪的羊毛,也要给他;因为耶和华你的神从你各支派中将他拣选出来,使他和他子孙永远奉耶和华的名侍立,事奉。「利未人无论寄居在以色列中的哪一座城,若从那里出来,一心愿意到耶和华所选择的地方,就要奉耶和华他神的名事奉,像他众弟兄利未人侍立在耶和华面前事奉一样。除了他卖祖父产业所得的以外,还要得一分祭物与他们同吃。」
而这一段谈的正是关于祭司个人的事。但这里并未讨论到他们的责任,只是谈到他们的福利。第一节提到整个‘利未的支派’,这无疑是作者所关心的范畴,不论他是否像一般所认为的那样,将利未人看成等于是祭司的职务。(如果是这样,这个概念就与民数记十八章所表达的概念有了出入,那里将祭司职位──亚伦的子孙──与利未人分开来。但是,整个问题是复杂的,有兴趣的读者可以查考注释书或圣经字典,以求详细的讨论。)不论情形如何,整个来说,利未人是圣所中的职员;作者明白地说,他们当中没有人将会或变成贫穷,特别是当耶路撒冷以外的圣所被关闭之后(参十四27-29)。
利未人是组成以色列众支派中独特的一个支派,他们没有支派所属的地业,没有所谓的产业(2节)。显然地这一种情况不容易加以改变,而第一节中也支持这样的规定,但一方面却也力促必须给利未人以‘合法的权益’。二至五节指明这些合法的权益到底是甚么。不用说,倘若以色列人在献他们的祭和初熟的土产上一直松懈的话,利未人将会吃得不好。丧失了功用之圣所的祭司,有一种选择就是前往耶路撒冷,希望有机会加入那里圣所中的职员行列。六至八节坚持乡间的利未人也有权利这样做,他们同时必须得到与耶路撒冷的祭司相等的对待;事实上,就如我们从列王纪下廿三章九节中所见知的,至少在约西亚王年间,这些利未人并未尝试要搬到耶路撒冷来,同时很有可能,他们在那里是不受欢迎的。
第二节所定下的重要原则是:‘耶和华是他们的产业。’换言之,他们的收入和生计并非来自耕作,因利未人没有田地,收入来自圣殿的收益,也就是所有以色列人来崇拜他们的 神所带来的祭物。这个原则和马太福音十章十节中所说的极为相似,在那儿耶稣坚称‘(基督徒)工人得饮食是应当的。’宣称耶和华是某人的产业是极荣耀的事:就如在二节中所表达的,‘成为耶和华的祭司的特权,正是他们所得的份。’(现代中文译本。)但是除非 神的子民时时认识到他们对 神及祂的仆人合理权益的责任,否则这很容易造成一种可怕的贫穷形势。在许多地方教会和宗派中,主的工人的收入一般都是格外低廉的。
耶和华是他们的产业 祭司利未人和利未全支派,既在以色列中不分地产,没有地土的出产可供养生活所需,百姓献给上主的就是他们生活所需的来源。这就是耶和华是他们的产业的意义,也正如新约中圣保罗所说的:“主也是这样命定,叫传福音的靠着福音养生。”(林前九14)。
今天我们对神的工人有无尽到我们的义务?
18:1-8 旧约时代的祭司与利未人和现代的教牧人员性质极其相似。他们的任务有(1)把有关神的事教导百姓;(2)作敬虔生活的榜样;(3)料理圣所(先是会幕)和圣所内工作人员有关的事务;(4)分配百姓所献的供物与奉献。由于祭司不能拥有产业,又不能从事别的行业谋利,所以神有特别的安排,使他们能得到公平的对待。神派到教会的工作人员,有些教会却占他们的便宜。例如,未按他们付出的时间或技能给予酬劳,或规定牧师要参加全部的聚会,忽视他们本身的家庭生活。从圣经的立场看你自己的教会,你又以甚么方式尊敬神所赐的领导人呢?
申一八1~8 我们再次看见神对祭司和利未人的照顾。由于他们没有得着土地作支派的产业,又不能从事别的行业谋利,所以神有特别的安排,使他们能得到公平的对待,他们的生活必须由百姓来支持。他们从祭物中所分得的是前腿、两腿(下颚骨)、脾胃,和初收的五谷、新酒和油,并初剪的羊毛。第6至8节描述一个利未人买了他的家业,迁到神立为他名的地方去事奉他。他要与其它利未人同分祭物,而这是在他卖祖父产业所得的以外。(利未人可以拥有产业,纵然他们不能承受支派的产业。)
申26:12「每逢三年,就是十分取一之年,你取完了一切土产的十分之一,要分给利未人和寄居的,与孤儿寡妇,使他们在你城中可以吃得饱足。
每逢三年,人们除了照常付给利未人什一之外,还要把一份“十分之一”捐给当地的穷人(见申14:28,29注释)。上帝没有忘记那些不幸的人,祂的子民也不应该忘记。
尼13:10-14我见利未人所当得的分无人供给他们,甚至供职的利未人与歌唱的俱各奔回自己的田地去了。我就斥责官长说:「为何离弃神的殿呢?」我便招聚利未人,使他们照旧供职。犹大众人就把五谷、新酒,和油的十分之一送入库房。我派祭司示利米雅、文士撒督,和利未人毗大雅作库官管理库房;副官是哈难。哈难是撒刻的儿子;撒刻是玛他尼的儿子。这些人都是忠信的,他们的职分是将所供给的分给他们的弟兄。我的神啊,求你因这事记念我,不要涂抹我为神的殿与其中的礼节所行的善。
对专职事奉的弟兄姊妹,我有没有关心过他们的生活?够不够?
13:10 由于没有人供给利未人的生活,他们只好回到自己的田地去耕种维生,圣殿的工作和以色列人的灵命因此受到忽略。神的仆人应该得到足够的报酬来维生。我们绝不可低估他们的需要,使他们受苦。
我们看见尼希米又再一次恢复祭司、利未人各尽其职的事奉和百姓们定期该有的奉献。这一段圣经,几乎每一段都有尼希米的斥责和愤怒,也有尼希米的反应、处理和恢复,都是为了把神百姓从一切的错误里带出来,回到 神的心意,能够讨 神喜悦。
10我见利未人所当得的分无人供给他们,甚至供职的利未人与歌唱的俱各奔回自己的田地去了。
尼希米见利未人不在。圣殿的崇祀受到了疏忽。经了解,他得知他们不在的原因是百姓没有缴纳十分之一。利未人是靠十分之一和初熟的水果为生的。由于这些被扣留,他们只好回所住的村镇,种田谋生。
11我就斥责官长说:“为何离弃上帝的殿呢?”我便招聚利未人,使他们照旧供职。
亵渎圣殿的罪责主要在祭司。扣留十分之一的罪责主要在官长和贵族。作为领导者,他们显然没有给百姓留下好榜样。所以尼希米回到耶路撒冷发现了这些可悲的状况,就特别地斥责他们。
12 犹大众人就把五谷、新酒,和油的十分之一送入库房。
重定给利未人什一奉献之例(一三10~14)
由于没有人供给利未人的生活,他们只好回到自己的田地去耕种维生,圣殿的工作和以色列人的灵命因此受到忽略。尼希米直斥处理这事的官长没有尽责,忽略了利未人的需要。尼希米将那些被迫要到田里工作才可过活的利未人,重召回来,又派办事忠信的人为他们分配什一奉献。尼希米求神记念他所行的善(14节)。
玛3:6-12万军之耶和华说:从你们列祖的日子以来,你们常常偏离我的典章而不遵守。现在你们要转向我,我就转向你们。你们却问说:『我们如何才是转向呢?』人岂可夺取神之物呢?你们竟夺取我的供物。你们却说:『我们在何事上夺取你的供物呢?』就是你们在当纳的十分之一和当献的供物上。因你们通国的人都夺取我的供物,咒诅就临到你们身上。万军之耶和华说:你们要将当纳的十分之一全然送入仓库,使我家有粮,以此试试我,是否为你们敞开天上的窗户,倾福与你们,甚至无处可容。不容他毁坏你们的土产。你们田间的葡萄树在未熟之先也不掉果子。万军之耶和华说:万国必称你们为有福的,因你们的地必成为喜乐之地。」这是神希望与百姓关系的更新。当他们与神的关系正常了,真正将十分之一供物带到圣殿的仓库,神就转向他们,使他们重新获得物质的福分。一、不献十分之一就是偏离神的凭据(三7)
三7:“你们常常偏离我的典章而不遵守。”
神在这几节经文中藉先知所责备以色列人的,不是单指不献十分之一这件事,乃是责备他们常常偏离神的典章不遵守,但不献十分之一就是他们偏离神的典章的具体证据。我们在有关钱财的奉献上不能遵守神的“典章”,就是不能遵守他全部“典章”的明证。什么时候我们在应当献给神的钱财上想占神的便宜,便是爱心冷淡的最好证据。所以神藉先知告诉以色列人当如何转向他的时候,所指示他们当行的事,既实际又贴切,就是:当重新开始忠实地献十分之一。
二、不献十分之一就是夺取神的物(三8)
三8:“人岂可夺取神之物呢?你们竟夺取我的供物……”
注意上节第一句“万军之耶和华说”,表明神亲自宣告神子民收入的十分之一乃是他的物。不献十分之一就是夺取神的物。在亚伯拉罕时代,神并未宣布当献十分之一的律法,但亚伯拉罕却摸着了神的心而自动献上十分之一(创十四20)。给麦基洗德。律法时代,神藉摩西宣布了他的要求,以色列人当把十分之一归给神(利廿七30;民十八21),但以色列人竟然装聋作哑,不把应当归神的份献上。新约时代,信徒虽不在律法之下,乃在恩典之下,但神所要求我们的,不是十分之一的奉献,乃是完全的奉献。这不是说十分之一对信徒不适用,不过,不像以色列人守律法那样地奉献十分之一,乃是像亚伯拉罕那样,摸着神的心意而献十分之一,并且献十分之一不是我们的最高标准,乃是我们开始学习完全奉献的标准。这只不过告诉我们,我们已经有了开始完全奉献的标准了,但它绝不是告诉我们已经达到了完全的标准了!所以不奉献十分之一而谈完全奉献的人,可能是还没有开始便自以为已经成功的人。
三、不献十分之一自招咒诅(三9)
三9:“因你们通国的人,都夺取我的供物,咒诅就临到你们身上。”
祭司以利曾因儿子抢夺神的祭物而受咒诅(参撒上二12~17、22~26),如今以色列人竟然通国的人都抢夺神的供物,焉能不受祸呢?
本节暗示当时以色列人正受以某种灾祸的苦害。从下文第十一、十二节可知大概是虫灾与旱灾。这也可解释第一章二节所说的“你们却说,你在何事上爱我们呢”的原因。以色列人为他们处境的艰难就是神不爱他们的凭据,但神却指出他们的艰难是自招的,因为他们抢夺了神的供物。
四、当献十分之一之劝告与应许(三10~12)
先知虽然奉命责备以色列人占夺神的供物的罪,却不是存敌对或对立的态度,乃是存心要挽回同胞的错误。在此先知再次声明以下的话是“万军之耶和华说的”,其目的虽然是要劝告以色列人奉献十分之一,但劝告的话只说了一两句,其余全是神应许赐福的话。对于这些灵性冷淡退后中的以色列人是不能单单指责而不加以鼓励的。神对他民的慈爱和体恤,再一次在劝告中显明出来。在此注意有关十分之一奉献之几个要点。
1.“当纳的十分之一”(三10)——神所要求于他百姓的,原是他们所当行的本分。在神所给他们的“十分”中,只有九分是他们可以享用的,另外的一份是神交在他们手中,作为他们学习“奉献的初阶”用的。难道把那一分理当给神的归给神,还算过分的要求吗?
2.“全然送入仓库”(三10)——神不但要求以色列人纳十分之一,也要求他们照神的旨意而纳。他们所纳的十分之一,应当“全然送入仓库”,即完全送入神的家中。十分之一不是用来存放在银行里,或拿来周济穷人,乃应完全送到教会中去。
3.“使我家有粮”(三10)——这“家”有人以为专指信徒所参加的教会,这是有偏见的。按先知所说的“家”,显然指全以色列家。如果用在教会身上,当然是指全教会,而不是单指信徒自己所参加崇拜一同事奉神的教会。但当然的,信徒对自己所参加的有形教会在经济上所当尽的本分,理当比别的教会更为尽心尽力,更不应用这藉口逃避责任。
4.神的挑战(三10)——“以此试试我,是否为你们敞开天上的窗户,倾福与你们,甚至无处可容。”——这并不是神允许他的百姓有试探的心来试探他,因为神是不能被恶试探的。在此所谓“以此试试我”,其实就是指下句试试他的应许是否实在。这句话和诗人所说:“你们要尝尝主恩的滋味,便知道它是美善……”(诗卅四8)的意思,与英文钦定本“Prove”(证实)之意相似。神的应许既是那么实在的,他完全不怕人来尝试证实,因凡诚心来证验的,必然见证他的应许是真的,这是神向以色列人所发出的挑战。当时的以色列人,既处于困苦的生活中,在他们的观念,大概以为神如果让他们的生活先获得改善,他们便可能实行十分之一的奉献了,否则只好将污秽的,有残疾的祭物献上,聊胜于无。但神的看法刚刚和以色列人相反,神认为他们不忠实地奉献十分之一,正是他们不能摆脱困境,不能让神“敞开天上的窗户,倾福与他们,甚至无处可容”的原因。他们必须先实行奉献十分之一,神的祝福才会来到。
5.神的眷顾(三11)——“万军之耶和华说,我必为你们斥责蝗虫,不容它毁坏你们的土产,你们田间的葡萄树在未熟之先,也不掉果子。”
神若眷顾他们,使他们不至遭受蝗灾或旱灾,使他们田里的出产丰收,岂不远比他们把应献的十分之一“节省”下来所得的更多吗?神提醒以色列人要好好地计算一下到底哪样是合算的,倚靠神的赐福呢?还是传靠他们自己的筹算和占夺神的分呢?
6.蒙福的远景(三12)——“万军之耶和华说,万国必称你们为有福的,因你们的地必成为喜乐之地。”
这是一个敬虔事奉神的百姓的景况。忠实奉献十分之一,是敬爱神的最具体证据,神也必赐福给这样的人,使万国都羡慕他们的景况,因为他们明显有神所赐的福乐。
林前9:3-14我对那盘问我的人就是这样分诉:难道我们没有权柄靠福音吃喝吗?难道我们没有权柄娶信主的姊妹为妻,带着一同往来,仿佛其馀的使徒和主的弟兄并矶法一样吗?独有我与巴拿巴没有权柄不做工吗?有谁当兵自备粮饷呢?有谁栽葡萄园不吃园里的果子呢?有谁牧养牛羊不吃牛羊的奶呢?我说这话,岂是照人的意见;律法不也是这样说吗?就如摩西的律法记着说:「牛在场上踹谷的时候,不可笼住他的嘴。」难道神所挂念的是牛吗?不全是为我们说的吗?分明是为我们说的。因为耕种的当存着指望去耕种;打场的也当存得粮的指望去打场。我们若把属灵的种子撒在你们中间,就是从你们收割奉养肉身之物,这还算大事吗?若别人在你们身上有这权柄,何况我们呢?然而,我们没有用过这权柄,倒凡事忍受,免得基督的福音被阻隔。
你们岂不知为圣事劳碌的就吃殿中的物吗?伺候祭坛的就分领坛上的物吗?主也是这样命定,叫传福音的靠福音养生。
保罗强调这话最主要是对传福音的人说的。诺克斯译本更强,“岂不分明是为我们而说的么?”因此基督徒工人,不论耕种的、收割的(参三6),都要存盼望作工,神要从他劳苦的功效中,供给他一切需用。
11. 保罗提出实例来了,前面的字句表示条件已符合了:“我们若……撒在你们中间”。保罗所撒的,就是在哥林多传的道,建立了教会。虽说撒种,其实他也在其中有点收割。他实际上作工的性质,在这里并不重要;他关注的是,谁作工耕耘就该得收获的庄稼物。保罗在属灵事上为他们劳苦,就有十足权利享受物质的收获。
九4 由本节至14节,保罗讨论他作为使徒得经济资助的权柄。保罗既是主耶稣所差派的,就有权得到信徒金钱上的供应。不过,他没有坚执这权利。他亲手作工,织制帐棚,让听他的人白白得着福音。难怪批评他的人以此为把柄,指他不接受供应,是因为他自知不是一个真正的使徒。他用一个问题来开始讨论,“难道我们没有权柄靠福音吃喝么?”换句说话:“难道我们无权不用自力谋生吗?难道我们无权受教会的供应吗?”
九5 难道我们没有权柄娶信主的姊妹为妻,带着一同往来,彷佛其余的使徒,和主的弟兄,并玑法一样么?也许有些批评保罗的人认为,保罗不结婚,因为他自知无权一起得众教会的供应。彼得和其它使徒娶了妻,主的弟兄也一样。使徒保罗在这里声明,他与其它人一样有权娶妻,可以一起得着信徒的供应。娶信主的姊妹为妻,带着一同往来,不但指他有权娶妻,也指夫妻两人有权享用供应。主的弟兄大概是指主肉身的胞弟们,或许也指祂的表亲。单凭本节不能确定,但其它经文显示,马利亚生下头胎儿子耶稣后,还有其它儿子(路二7;参看太一25;一二46;一三55;可六3;约二12;加一19)。
九6 看来巴拿巴跟保罗一样,一面传福音,一面工作谋生。保罗问,难道他们两人没有权柄不作工,由神的百姓照料供应?
九7 保罗先以其它使徒为例子,作他声称有权得到经济供应的根据。他转向以世人的事为论据。士兵上阵作战,并不用自备粮饷。栽葡萄园的人,没有不期望得着果子作报偿的。最后,如果牧人没有权享用牛羊的奶,就不会牧养牛羊了。基督徒的事奉就像打仗、耕种和放牧。所作的,是与敌人战斗,培植神的果树,作神的副手牧养衪的羊。这些地上的工作尚且有权得供应,服侍主的工作不是更应有所得吗?
九8 保罗转到旧约圣经,举出更多证据支持他的论点。难道他就只能从世人的事诸如战争、耕作和放牧来确立他的论点?圣经不也是这样说么?
九9 申命记二十五章4节清楚声明,牛在场上踹谷的时候,不可把牠的嘴套上。就是说,当牲畜在耕作时,应容许牠吃部分农作物。难道神所挂念的是牛么?神当然照料牛只,但衪不会单为牲畜而将这些话写在旧约圣经上。里面含有属灵的原则,可以应用在我们的事奉和生活上。
九10 不全是为我们说的么?答案是肯定的,当衪说这些话时,心中正记挂着我们的好处。耕种的人,当存着得报偿的期望去耕种。所以同样地,打场的人也应期望得收成。基督徒的事奉,就跟耕种、打场的工作一般。神已有训示,这样事奉衪的人,不用负担所需的费用。
九11 保罗形容自己曾将属灵的种子撒在哥林多的基督徒中间。换句话说,他将福音带到哥林多,并教导信徒认识宝贵的属灵真理。既是如此,要求他们在金钱上或用其它奉养肉身之物来供应他,又岂是过分呢?论点就是,“传道者所得的薪酬,远比不上他贡献的价值。与属灵的祝福相比,物质的利益实是微小。”
提前5:17-18那善于管理教会的长老,当以为配受加倍的敬奉;那劳苦传道教导人的,更当如此。因为经上说:「牛在场上踹谷的时候,不可笼住他的嘴」;又说:「工人得工价是应当的。」
这里列出教会行政与生活的最实际的一连串规则。
(一)长老必须受到合适的尊敬和当得的酬报。在东方的农庄里,打谷以后,把谷粒铺在地面上,农人驱策一对对的牛在谷粒场上来回踹踏;或者,将牛系在打谷场中央的木柱,叫牠绕着圈子兜来兜去;或者他们用一个打谷(石辊)器套在牛后面,牛牵引那辊子在谷上拖来拖去。当牛踹谷的时候,牠们的嘴是不准笼住的;牠可以随意吃地上的谷粒,作为自己辛苦工作的酬报。规定牛在场上踹谷时不准笼住牠的嘴的律法是记载在申命记廿五章四节里面。
工人得工价是应该的,是耶稣所说的一句话(路十7);耶稣很可能引述当时一句流行的格言。凡工作的人配得生活上的供养;他越辛劳工作,所得的报酬应越多。基督教从来没有感情用事的伦理,他们高呼大家都应该获得均等的报酬。其实报酬必须与个人所付出的劳力比例相等。
我们要注意的是哪一种长老受特别尊敬和获得酬报的。他们就是为讲道和教导而劳苦的人。单用话语和别人讨论和辩论的长老则不包括在内。教会真正尊敬的就是以传讲真理,教育青年人,和用基督徒的方法指导初信的人,来启迪并建立他们之人。
·长老应得的供奉(5:17-18)
长老应作甚么工作?怎么样的长老才应该受教会的供奉呢?这里说“善于管理教会的长老”,可见长老是管理教会的。圣经中绝没有一种专门管理传道人的长老。传道人是属全教会的工人。保罗有一班同工,彼得也有一班同工,他们在工作上有“打发”人的,有“受”打发的,有劝戒,有勉励,也有责备和顺服,但他们绝不因为接受了某教会的供给,就必须在圣工上听命于该教会的长执会,因为他们不是属于某一地方教会的,乃是超地方性的,是属全教会的。所以长老应该管理整个教会,所谓“管理”是包括行政和灵性两方面的带领。因此长老不但要比较年长,在世上的经验比较丰富,同时在灵性上也能凡事作信徒的榜样,在真理知识上能教导别人。
今天教会的长老和圣经中长老的情形与工作不大一样。今天大多数教会的长老,似乎是一群因为掌握教会经济实权而管理教会的雇主团。长执们是出钱的人,而传道人就是代替这一班出钱较多一点的人出力者。所以,一般说来,今天的牧师是做着当日长老所应做的工作,而今天的长老却做了掌握经济与行政方面权力的人,处处支配传道人的工作。当然有少数教会并非如此,因为有些长老作传道的功夫比传道人还多。“管理”也说明教会不是没有长幼,没有权柄的。林前12章提到属灵恩赐时,也曾讲到“治理事”的恩赐。教会是需要有人掌权治理的。保罗对帖撒罗尼迦的信徒也同样劝勉要“敬重在你们中间劳苦的人”,就是在主里面“治理你们,劝戒你们的”(帖前5:12)。罗马书12:8也提到“治理”的恩赐。今天世人的“民主”常常落到一种没有次序,无政府的状态,而信徒受到这种错误思想的影响,以为在教会既然大家都是弟兄姊妹,而且教会的建立是众弟兄姊妹出钱的,所以谁也不能管谁。来13:17教训信徒说:“你们要依从那些引导你们的,且要顺服;因他们为你们的灵魂时刻儆醒,好像那将来交账的人;你们要使他们交的时候有快乐,不至忧愁;若忧愁就与你们无益了”。因此保罗在林前14章末段说:“凡事都要规规矩矩的按着次序行”。
17 “善于管理”的意思,包括责任上的忠心和技术上的才智,不但忠心管理教会,且很有这种属灵的才智,能把教会管理得好。“管理”的本身已包含一个意思,就是教会可能发生各种混乱,各样不合真理的事,或是各种人与人之间的困难,弟兄姊妹之间的关系,都可能会陷于不和谐的状态中,而需要管理,以使一些不调和的关系得到调和,一些混乱的情形变成有次序。管理教会需要真理的教导,诸般的忍耐,和圣灵所赐的智慧来运用真理的原则,才能使教会走在正路上。
“当以为配受加倍的敬奉”,所有管理教会的长老都应该受到敬奉,但那些“善于”管理的应看作是配受加倍的敬奉,不要认为长老不配受“敬奉”,以为他是没有作甚么事情而徒然接受信徒的奉献,信徒对他是一种施舍。保罗要改正信徒的观念,让他们知道:对为主工作的人及善于管理教会的长老,在经济上供给的态度应该认为他们配受,且是加倍“配受”的。“敬奉”在此处虽不是很清楚指钱财方面,但按下文第18节可知是指着物质的供应,这供应不像上司发薪金给下属那样,而是看作他是值得我们尊敬的,存一个奉献的心、敬畏神的心把钱财交到神仆人手中。
“那劳苦传道教导人的,更当如此”,从这句话可见,长老不但管理教会,同时也是劳苦的传道,作教导人的。这话也包括一般的传道人,或长老中有作治理工作的,有讲道恩赐而传道、教导人的。所以初期牧养教会的主要工作责任,是在长老身上而不是在传道人身上。传道人常到各处去布道,但到使徒时代较后时期,传道人也常常作了教会的长老,牧养教会。这样,传道人是否出外布道或固定在一处作牧养工作,完全在乎主对各人的引导。那些固定在一处作牧养工作的传道人,也就作了长老的工作,并且当然的成为长老中的领袖,如提摩太
18 在此,保罗也说到为甚么这些长老是配受敬奉的:“因为经上说,牛在场上踹谷的时候,不可笼住牠的嘴。又说,工人得工价是应当的”(申25:4;林前9:9)。“牛在场上踹谷的时候”,就是在工作的时候,“不要笼住牠的嘴”,就是让牠吃饱的意思。作工的人得到工价是应当的。在此我们应注意,“工人得工价是应当的”这句话应该按全句领会。这可能是当时的成语(参利19:13;申24:14-15)。主耶稣在世上叫门徒出去传道时,也曾提到这句话(太10:10;路10:7)。它的意思是作工的人应该得到合理的酬报。传道人既然劳苦传道,就应该得到信徒的敬奉,包括他养生的需要。可是保罗在此并非以传道人为受雇的工人,教会为付工价的雇主。他引用这句话乃要说明,传道人既劳苦工作,得到供奉是很应当的。我们若把17与18两节经文连起来看,就可看到保罗论传道人得供奉,是绝对没有雇主雇请工人的意味在其中的,而是指出为主作工的仆人当受尊敬,教会应当顾念到他生活的需要,并以这样的态度来供应他的需要。所以对传道人的供应,主要的问题并不是有没有固定的薪金(所谓薪金制度,或是“凭信心”方式)。今天所谓“凭信心”,是指接受信徒的自由奉献,如果有固定的供给就认为是一种薪金。其实,无论是接受信徒的自由奉献或是固定的供应,传道人都是凭信靠神而活的。
因为经上说:“牛在场上踹谷的时候,不可笼住它的嘴”;又说:“工人得工价是应当的。”
经上说。参保罗在林前9:7-14中所提传道人得合理报酬的理由。保罗引证上帝的话作为最高的权威。完全献身传道工作的人应该得到体面的报酬。有的注释家认为保罗所指的不是薪金,而是指与他们的职位和忠心服务相称的荣誉。正如牛要为它的服务得到谷物为酬劳,长老也应为他的服务而获得尊敬。
工价。misthos.保罗在这里插入劳动报酬的观念,说明17节中所说的“敬奉”包括实际的薪酬(见路10:7)。使徒这里所指的是上帝供养祭司阶层的计划所体现的原则(民18:21),就是献身从事圣工的人应该从他们在属灵上服务的人身上得到经济方面的支持(见《使徒行述》336页)。这句引言把耶稣的话放在与《旧约》圣经同等的地位上。这似乎是第一次把主的话作为圣经引用。
五17 “加倍的敬奉”。尊重和給予報酬(18節)。有些人認為這句解作雙倍的報酬。
太10:10行路不要带口袋;不要带两件褂子,也不要带鞋和拐杖;因为工人得饮食是应当的。
工人得饮食是应当的 指使徒的日常所需应当从他们所服事的人身上得供给(林前九14;提前五18)。第8-10节第8下-10节,应用了六章25至34节所教导的原则。如果门徒为主工作,他们就得到供应(作工得工价),所以不必在途中为所需的物资筹算;他们要做的差事很迫切。但他们以及今天的我们,要留心不能以福音图利(8下)。
传道者会得到生活所需(却不是收取服务的报酬),不是从神迹得供应,乃是来自合宜的待客之道(11-15节)。
服侍者的权利和义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