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不止一次探寻过生命的意义
读完《人间失格》后,我倒愈发抑郁了,这是之前所不曾有的。“人一旦变成那样就活不成了。”若是说他毒瘾成性后自知,我是不认可的。倒有不少(包括我)认为他的生活已经没有所谓的“希望”了。
我七岁时,有师长问我未来想做什么,若为现在的我,指定害怕这类问题的,这虚无缥缈的东西鬼说的准。惊羡的是以前的我居然能滔滔不绝的讲出来:消防员,警察,医生。这些愚蠢又可笑的梦想,着实是当时的我所期盼的。
我十岁时,问我想做什么的人几乎绝迹了,他们倒是换了一种口吻(这倒使我更加厌烦,却也使他们更加青睐)。他们问我将来有什么打算,我十分清楚在当时许多人簇拥着我,迫切地想要套出我的答案。那压抑的场面我不会忘。我的回答是作家_这完了,已经掉进陷阱了!我的回答激起了他们挖苦揭短的兴致。“哎呀,作家有什么好的?不挣钱又累,死要面子活受罪。你说对吧,小作家?”(说这话的人以后便几乎没再和他见过)他这句话恶心到我了,也使得我为梦想付诸行动的计划推迟。(那时的我意志着实不够坚定)
我开始思考,这个梦想它真的有意义吗?我迫切的想要答案。(其实我大可不必大动干戈,但当时的我并不知道)但好在也不是一无所获, 至少我坚定了走死作家这条路的决心。
“金钱不是衡量职业价值的唯一标准”成了我后来走下去的动力。(即使我现在还是觉得当时的想法多余)
到最近,母亲再一次问我修完学业出来想干嘛,我一时之间回答不出来,她或许忘却了我厌烦这类问题,“随便,无所谓了。”这是我当时的回答,我记得。
我看透了,我看透了未来的不确定性,所以我不再像七岁那般口若悬河。我明白了,明白了问这个问题的人的心理,(虽然我不该这么揣测她)所以我不再像十岁那般悉数盘出。
“只有未知的明天才能带来突然的希望。”这是我最近所坚信的。
我不想承认,但我不得不承认的,我的人生,早已失去了其应该有的意义,梦想和期望再也无法带给我希望,现在我活着的意义,便是不断看新的我将旧的“我”推翻。(我打心底想知道这过程能持续几次,持续多久。)
或许有天,写这篇随笔的我也会被视为愚蠢而无知的。不是别人,正是我。我倒乐意且希望看到,也愿意将我交给未知中展望。(因为我相信他也乐意看着。)
我才十六岁,还能看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