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动静心打卡D2/R120(每轮7天·第120轮第2天/总第835天),今日动态静心+无边无际静心+脉轮清理打卡完成✅,暨简书码文打卡D1493天。➡️
共学《呼吸,为了疗愈》之及相关著作摘记心语(续/C21)——
从高山稀薄的空气得到灵感
1968年的墨西哥奥运,在运动领域带来很大的挑战。这场奥运在海拔2,200公尺的高地举办。高海拔、低氧气,让中长距比赛选手的成绩普遍下降。这当然会刺激选手和教练设法提高体能,来争取更好的纪录。
一些体育项目开始采用高地练习、缺氧训练,让身体适应低氧的状态,以及激烈代谢带来的高二氧化碳浓度。
十几年后这股风气进入田径项目,巴西名教练奥利维拉(Luizde Oliveira)也结合闭气的技巧来训练选手。
我还在巴西的时候,在巴西利亚大学看过这位教练的学生跑步,也就是后来很有名的克鲁兹(Joaquim Cruz)。那时我18岁左右,在体育场看到一群人围著一个年轻人。就是他。
我从来没看过谁能跑这么快。
他跑起来就像一匹马,跑到400公尺时,比其他人领先50公尺。他跑完800公尺,和后面的人距离已经拉开超过100公尺。这张巴拉圭的邮票,画的就是他在1984年奥运跑800公尺项目的样子。
他跑步时一点都不喘。跨步很大,一步是别人的2倍长。脸和肩膀非常放松,跟别人都不一样。整体的动作流畅优雅,甚至可以说是很慢。这么跑,却可以比任何人快。看到这样的运动员,我自然会好奇他受训的经过。
克鲁兹当时15岁左右,他在12岁时被奥利维拉发掘,说服他从篮球转向800公尺和1,500公尺跑步项目发展,也很快就跑出成绩。他拿奖学金到美国犹他州读杨百翰大学并受训。没多久,他们就转到俄勒冈大学继续训练。
奥利维拉要求选手每星期进行1次闭气练习,包括闭气跑步超过几10公尺,或在训练的最后30公尺闭气来模拟比赛的疲劳状态。
一同受训的运动员有巴西选手,也有美国选手,包括后来获选美国田径名人堂的德克尔(Mary Decker)。她和克鲁兹在800公尺和1英里项目创下6项世界纪录。
德克尔(上图首位)在1984年洛杉矶奥运女子3,000公尺项目也备受瞩目。那个年代非裔选手还没崛起,田径领域都是由来自东欧、苏联的运动员称霸。26岁的她前一年刚拿下世界锦标赛1,500公尺和3,000公尺项目冠军,是第一位有望奥运夺金的美国选手。再加上奥运在洛杉矶举办,自然抓住了全美的注意。
没想到,德克尔被从南非代表英国参赛、赤脚跑步的巴德(Zola Budd)在超前时意外绊倒。她摔出跑道、流著泪被抱离运动场的画面揪住了大家的心,谁对谁错也引发许多争议。
她代表美国得过多项世界冠军,1983年在女子1,500公尺项目创下的世界纪录32年无人超越,唯独和奥运金牌没有缘分。她跌倒的一幕在2016年拍成纪录片The Fall,又掀起了一阵话题。
1984年洛杉矶奥运,克鲁兹也代表美国出赛,如大家所看好的,打破当时的奥运纪录拿下800公尺金牌。但1,500公尺准决赛时,他因为感冒而无法出赛,也就此错过了再一面奥运金牌的机会。
我对运动员怎么达到最好的状态本来就很感兴趣,自己也有一些体会。后来从培训的报导才知道他们做高地训练、无氧训练,包括闭气练习。
运动时,身体代谢是旺盛的,体内二氧化碳浓度自然会高起来,氧气也用得很快。【平时练习闭气,可以提高身体对高二氧化碳和低氧状态的耐受度】,完全是合理的。
这对我是很重要的【提醒】:
如果这种训练对世界顶尖的选手都有帮助,对一般人的帮助是更大。我在前几章已经带出一些温和的闭气练习,只要去体验,我相信你会得出自己的结论。
我是水沐,闭气、闭气、闭气……重要的事说三遍,重要的练习开始练——
在每一个有呼吸、有觉察的瞬间,开启习练的空间。不急不徐,就像生命本身,寂然相守的一刻,不妨碍我们身内微观世界的江河,血脉相继,浪涛奔涌。
无论身在何处,无论此刻何时,无论何等身份,在一静一动间的流动与映照中,我看见生命的河流不断流经我们的身体,而此刻,成年的我们,已是自己这叶扁舟或战舰的撑杆人、掌舵者。
我们自由的基底,便是爱本身,拥有成为真实自己并赋义一切的自由。
承认终点,就是否认【存在】本身。
而【呼吸】着的这个当下,又何尝不是【活着】本身,直到我们此生中转到站的一刻。
你好,再见。无憾。人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