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4日阅读《彼得原理》全书
我见:
在层级组织里,如果我们在职场上积极进取、不断晋升,那我们就迟早会升到一个超出我们能力的位置,落入工作不胜任的困境。
在层级组织当中,每个人都迟早会从他原本胜任的职位,晋升到他不能胜任的职位,并一直占据这个位子。这就是“彼得原理”。
晋升悖论:如果你胜任某个职位,你就不会一直干这个职位,而是会得到晋升,一直升到你不胜任的职位,然后在那个职位上待到退休。
在层级组织中,不胜任的人通常可以留任,甚至有时候还能晋升,而一些能力突出的人却很可能被干掉。
不胜任的人产出不行,但是输入很好,而过分胜任的人产出很好,输入却不怎么样。过分胜任的人可能会破坏层级组织本身的稳定,被看做一种威胁。
不胜任的人很容易患上“晋升极限综合征”,通常表现为胃溃疡、失眠等身体症状,还伴随着通讯狂、图表狂等一系列强迫性行为。为了摆脱不胜任的困境,有的人采用职场伪装术来假装胜任,也有的人采用“创造性不胜任”来避免晋升。
我思:
大部分人会晋升到不胜任的岗位,这个观点我是第一次听到。在我们的习惯里,因为深圳因为能力突出才会晋升。晋升以后来到新的岗位,然后突破自己继续晋升。从没想过,晋升后不胜任某个岗位,还会用伪装来假装胜任。而这些不胜任者,更容易留任,更容易晋升。那些超级胜任者却因为格格不入,而容易被干掉。
以前看似不合理的用人情况,我们习惯把它归结为是人情世故,没想到彼得原理也会揭示这样一种情况。算是大开眼界了。
遇到有类似的机会时,尽量让自己保持冷静,让自己留在胜任的岗位上,至少是稍微跳一跳就能胜任的岗位。这样的生活会更舒服,工作起来干劲也会更足。
如果总是在不胜任的岗位,那可能还会自我怀疑,自我贬低,甚至产生自卑的心理。
话说回来,躺在舒适区和在不胜任的岗位,总是有些联系,哪一种比较好?可能很多人都说不清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