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亮之后,皇帝便令众人开拔,到达了太原。在这个河东首府,汇集了河东的才子、商贾及高官。在河东,河东官员们将皇帝的行宫建于了一座最繁华的园林中。在行宫,皇帝接见了河东官员及河东才子。在一群人中,皇帝看到了此时回家省亲的河东名士柳昭。皇帝看到秋天的大雁,口出上联:“南征雁去无留意”。柳昭想了一下,对道:“北行鸿来有归心”。皇帝又看到远处的高山,又出一联:“远山无色,尽显萧瑟景象”。柳昭看了一下园林中人工打造的山泉,对道:“近水有声,难鸣苦哀悲音”。皇帝听后有所疑惑,问道:“此处哪里来得悲苦之音?”柳昭扑通一声跪倒地上,向皇帝奏道:“陛下,此处园林本是本地富商伍氏基业。后伍家败落,此园也以荒废多日。三月前,为迎驾圣驾,各级官吏便将园林修葺一新,甚至征发百姓造假山、通沟渠,甚至到江南采购太湖石,在两月内将其修成,致使多名百姓力尽而死。”
这时,河东巡抚许玚立马跪下,辩解道:“陛下驾临太原,河东百姓欣喜之至。修葺园林皆因圣上天恩,柳昭仅凭道听途说之言,污蔑河东官员及百姓,实属用心险恶。望皇上明察!”皇帝听后,命人将柳昭轰了出去,后又草草结束了今天的觐见。不过,看着这座行宫,皇帝也不打算追究许玚了。
第二天,皇帝便带着所有人去视察大同。经过近十年的和平,两国商人在大同的榷场赚得盆满钵满。除了当地的驻军和官府,谁也不认为战争会到来。皇帝到了之后,先是祭奠了之前在河东战场上阵亡的将士。这时,河东节度使曲桢对皇帝奏道:“陛下,十年前大同知府凌照为国捐躯,当地百姓便为其立了功德碑。”皇帝看到这块碑,一时间泪如雨下。看完这块碑,皇帝便检阅了河东诸军。皇帝要在大同停留三日,视察北部边防。
在皇帝检阅军队的时候,宋王妃和公主正在大同的街头逛街。琳琅向昭文介绍道:“昭文,这就是大同,当年我经常在这条街上玩耍。”昭文却说:“我还以为你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呢?”琳琅解释道:“此地胡风甚,汉家女子与草原女子一样上街。”走着走着,她们看到了一个步履蹒跚、脸上有着刀疤的老人。琳琅命人叫住了老者,让其上前。琳琅一看,便说道:“您是伊桑阿爷爷?”老者回到:“正是在下。”琳琅立马将其扶起,问道:“爷爷,您不记得我了吗?”伊桑阿这才想了起来,这是当年那个不怕自己这张刀疤脸的女孩。琳琅向昭文介绍道:“这就是草原名将伊桑阿。”此时,已经赋闲在家的后将军袁颉走了过来。他对伊桑阿介绍道:“这位便是宋王妃和公主。”伊桑阿连忙再次行礼。原来,伊桑阿在赋闲之后便来带河东转转,在大同遇到了赋闲的袁颉。明日,皇帝要召见大同的退休官员,袁颉自然在其中。琳琅对袁颉说道:“袁爷爷,您可一定要在父皇面前引见伊桑阿将军。”袁颉立即答应。
两位老者离开后,琳琅和昭文便来到了当地有名的祥和楼。祥和楼原是当地伍氏家族的产业,可十年前的战争致使家业凋落。后来,那位榷场经营饭铺的胡人用自己的积蓄盘下了这座酒楼。现在,他早已是腰缠万贯。在宴席上,琳琅向昭文介绍着酒楼的名菜,血肉连筋、手把羊肉、烤全羊都是塞外名菜。这时,袁颉和伊桑阿也走到了这里,见到老板是老熟人,便叫他过来喝一杯。不过,他们并没有去拜见楼上的王妃和公主,而是吃完就走了。
当天晚上,琳琅并没有睡在宋王身边,而是躺在了昭文的床上。在床上,两个人聊了很多,就像她们的母亲一样。可是,她们却聊得是将来要有一番大作为。






网友评论